军界闻人赵恒惕 中提到的祁阳羊角塘黄岱

[复制链接]
查看: 4099|回复: 1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2-6-1 17: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界闻人赵恒惕
·赵恒惕: 夷午九十回忆录http://boxun.com/hero/2007/xsj1/28_1.shtml
夷午九十回忆录
赵恒惕
目 录
一,家世与早年教育.
二,辛亥革命前后.
三,二次革命之失败.
四,护国之役与其后之湖南政局.
五,湖南护法战争.
六,湖南内乱之戡定.
七,联省自治运动之肇始.
八,援鄂之役.
九,湖南施行省宪之经过.
十,孙中山先生与湖南自治.
十一,谭公延闓与护宪战争.
十二,对谭公延闓之印像.
十三,湖南自治之终结.
十四,湖南省议会之主持.
十五,结语.
夷午九十回忆录
一,家世与早年教育
余族原籍浙江衢州,远祖北宋清献公(柞)游衡山,爱其山水清淑,因留一子建宅於斯,现尚存城前书院遗址,碑碣甚多,是为始迁祖.嗣裔於南宋时,有父子兄弟曰忠宪公,曰忠肃公,曰忠靖公,以忠尽力搘南渡艰难之局,为史所称.
先祖裕章公务农,先叔祖则为邑庠生,先父甓庸公(讳壬汇)亦邑庠生,从堂伯父仲弢公游,治宋明理学,兼习词章,余十岁丧母,恒使失恃之痛,先父爱之綦笃,余亦随恃不离左右.
五岁启蒙,稍长,即就外傅,两应童子试不售,复以国子监赴乡闱,仅出房而未中式,乃矢志不复厕身科场,时张文襄公之洞方督两湖,锐意革新,创办湖北方言学堂,因往考取就读,余之负笈湖北,受仲楠三伯及三伯母周太夫人之力甚多.入学后,复深荷程子大师(名颂万号十发)之爱护培植.
在方言学堂就读未几,即考取选送日本留学,原定派送师范学校,以时当光绪二十六,七年间,同行诸生,均感於国事危迫,乃相率改习陆军.余遂入日本振武学校,攻读三年,课余嗜阅排满书籍,因以倾心革命.光绪三十一年(西元一九○五年)国父孙中山先生抵横滨,欲与同学往谒,以学校管制甚严,不能同假,乃共推年长之同乡同学程子楷与江隽两君为代表,前往陈述余等组织活动情形,其时留日同乡同学之正式加入同盟者,除程江外,尚有陈强,程潜,胡学绅与余凡六人.余如宋教仁,系与余同船赴日,刘揆一与余同县,黄公克强时亦相识,均过从甚密.
余於学校假期中,曾偕程子楷,杨卓鳞(杨君后为革命壮烈成仁)等之横滨.向一广东人学制炸弹.以为参加革命之用.时国父元配卢夫人亦住横滨,曾数至其家谒谈.
光终三十四年(一九○八),余卒业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同学如唐继尧,程潜,李烈钧,童锡梁,均系同期炮科毕业生,阎锡山系同期步科毕业生,何成浚则为第五期步科生.是年士官中国学生第五第六两期同时卒业,人数骤增,适值清德宗与西太后相继逝世,清廷虑多数毕生同归生事,乃一反往例,令余等留日任见习士官,翌年方准返国.
二,辛亥革命前后
宣统元年(一九○九)余应陆本部甄试,考取举人,以陆军少校任用.时广西巡抚张鸣岐,以革新自命,招致留日学生五十余人,前往佐理军务,余亦与焉.抵桂后,先供职兵备处,继调陆军干部学堂教授.乡人蔡公松坡(锷)方任广西讲武堂监督,旋主持兵备处与学兵营,工作颇为积极,迨张鸣岐离桂,蔡因桂省教育界之反对去职,余亦随蔡离任,返湘后,适沈公秉堃自云南藩司擢广西巡抚,方取道湖南赴任,沈与堂伯仲弢公交厚,与家父亦熟识,因命随其返桂,任干部学堂监督,时在宣统三年(一九一一)二三月间.桂省学兵营自蔡公离去后,由士官同学蜀人胡景伊充统带,明年,胡亦去职,由余接任,以此辛亥反正时,余得有所凭藉,以効力革命.八月,武昌起义报至,咸感兴奋,在桂同志耿毅,方声涛,章陶年,刘洪基,何遂,冷遹等,百计怂惥布政使王公芝祥,(铁珊)促其劝说沈公秉堃独立,王刚正通达,终徇众请,助沈决定大计.章陶年为章士钊之弟,时居抚幕,出力尤多.
九月十六日,余率学兵营与招编尚未完成之混成协自李家村开拔入省,维持秩序,因巡防营於先夜曾有异动也.旋沈公莅谘议局,宣布独立,就任广西都督,并以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陆初未参与革命,以其为拥有实力之桂籍军人,故畀此以资安抚.桂省光复,军民安堵,七鬯不惊,为当时反正各省所鲜见.
革命军既首义武昌,清师南下,相持甚急,余因率混成协之大部,随沈公组援鄂北伐军,由桂经湘时,湘将梅馨,方领兵一师,整装待发,湘督谭公延闓,乃商组湘桂联军,推沈公为总司令.是年冬抵鄂,即乘舰至金口没江,余率部至孝感第一线作战,都督黎元洪以援军既至,乃整齐编制,令杜鸿宾任中央军司令,李烈钧任右翼军司令,任余为左翼军司令,与清军相持,凡三月有奇.
南北和议成立后,余部奉调南京,临行自黎都督处暂借军饷五万银圆,供所部开拔之需,迨抵下关,领到额饷后,立即寄还,黎公为之惊叹不置,盖军事纷乱之际,军队借饷而能如数归还者,殆不一觏,当时人多笑余迂执,而余以恪遵庭训,不敢苟取,然卒以此受黎公之知遇,后竟赖其仗义执言,以脱袁氏之难,余今已笃信佛法,此中殆佛氏所谓因果不爽者欤.
余至南京,正值整编队伍,所部桂军,编入第八师,该师全为广西士卒,缘沈公秉堃离桂后,桂督由王公芝祥继任,未几王复让位与陆荣廷,而率麻哈等巡防营离桂经湘,辗转至宁,陈裕时亦率部自龙州经广东循海来会,於是王,陈与余三支桂军,合编为第八师,以陈之骥为师长,余任第十六旅旅长,陈裕时任第十五族旅长,参谋长为何遂,王存缜,陶德瑶则隶余旅分任卅一,卅二团团长,陈之骥为冯国璋女壻,与余为士官同学,黄公克强以师长饵冯,盖图分化北洋势力也.其后第八师与第二次革命之关系至钜,故追述其渊源於此.
三,二次革命之失败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冬,余奉调返湘.先是湖南光复之初,都督焦达峯起自草莽,尽量募兵,扩充实力,故部队庞杂已极,即正规军亦编下六师之众.一省固无力负此钜额军费,而袁世凯欲帝制自为,深以南方兵力雄厚为虑,坚令裁减.湘督谭公组庵(延闓)乃亟谋缩编,但恐军心携贰,变生肘腋.时黄公克强方任南京留守,以裁军自任,於桑榨自更关切,因令余自第八师中提精兵一团,以桂军取道返桂为名,留镇长沙,以是湘军裁编,得顺利解决,然亦因此於二次革命之役,遂无多正式武力,可供北伐之用.
民二讨袁,湖南响应,谭公派余部及程子楷新成立之一团,至岳州布防.余率部进攻湖北蒲沂,在茶庵岭与鄂军交绥.旋以赣省兵衄,粤皖相继取消独立,袁遣汤芗铭率兵入湘,余与江隽,陈复初均遭扣押.袁以余主张湖南独立最力,电汤就地正法,赖伍旅长祯祥力争,谓应依法审讯办理,不即死,仍械运北京.(按江为谭公参谋长,陈则统领地方巡防营.)解抵武昌,黎公元洪即电询袁世凯,对余等之处置.袁答以解送北京军警执法处,该处在当日乃举国皆知之杀人机关,一入即无幸理,黎乃一面阻留,一面要求改送陆军部执法处讯办.时袁对黎,正极意笼络,因而得请.黎公以民元归还借饷一事重余,故肯援手,其后获特赦出狱,亦黎与蔡公松坡之力.同学金永炎(晓峯)任黎参谋长,从中营救尤力,亦至可感念.
余系狱年余,於民国四年夏获释,即寓居北京.其时黎已北上,居瀛台,蔡公松坡亦到京,任全国经界局总办.
四,护国之役与其后之湖南政局
汤芗铭既督湘,滥肆捕杀,一时有汤屠夫之称.民国四年,袁世凯亟谋称帝,惎异己甚.自蔡公松坡秘密入滇,袁对余监视益严.余所住北京西城六合大院,每夜必有枪兵在门首巡逻.余乃乘间微服至京津铁路小站,登车驰津,寓日租界刘君揆一家.刘时办中华日报,反对帝制,余常为文助之.嗣乃遵海南下至沪,与同志共谋运动汤芗铭独立.由谭公组庵说服汤兄济武(化龙),作书为介.遂偕曾继梧,陈复初,刘建藩三人,潜返湖南.会各方进行讨袁日亟,谭公亦亲函芗铭,劝其去逆效顺,勿再残杀湘人.又得汤氏兄弟挚友陈圆白(裕时)居间调护,故余等尚受芗铭礼遇.
时驻防长沙部队,为李右文所辖巡防营六营,士卒多为余旧日袍泽,右文亦与余友善,因谋以李部为主力.拥汤响应讨袁.五年五月廿九日,汤终迫於各方情势,宣布独立,自任都督,编组湖南第一军,以曾继梧任军长,陈复初与余分任第一,二两师师长,李右文任余部旅长.芗铭,陈宦,陈树藩胥袁氏心腹,既相继独立,帝制之局益坏,袁氏终以愤死,一时乃有二陈汤之妙喻.
是年七月,护国军陆荣廷部入衡阳,另有受滇军委派而归程潜统率之军队,亦抵湘潭,芗铭檄陈策驰往扫荡.余潜使通知程潜,因得从容准备,邀击其军於中途,大破之,芗铭闻败夜遁,湖南遂得脱北洋桎梏.然是后政局□□不安【析世鉴: □□,前一字左为 「危」右为 「兀」,后一字左为 「臬」右为 「兀」.】,继梧既无力搘拄,程潜且另树一帜,余等乃共推刘公人熙出任都督.刘为王公芝祥姊丈,与湘桂军人均有旧.无何,刘公复去,湘人乃重挽谭公组庵,回湘主持.
是时湘军有四师:
第一师 陈复初
第二师 赵恒惕
第三师 陶忠洵
第四师 程 潜
谭公莅任,缩编军队为两师.以第三师旅长朱泽黄,为陈复初同学,故令一,三两师合并,归陈指挥.以程潜与余善,以二,四两师合并.归余指挥.而以余任新编第一师师长,陈复初任第二师师长,其编制如次.
第一师师长 赵恒惕
第一旅旅长 李右文
第二旅旅长 林修彬(程潜部属)
第二师师长 陈复初
第三旅旅长 陈嘉佑
第四旅旅长 朱泽黄
谭公二次督湘,原有励精图治之愿望,惟到任未及三月,而谭太夫人病逝上海,仓皇奔丧,令余以第一师师长暂代督军.陈复初前以第一,二两师序列改变,早怀怏怏,至是复阴具野心,乃造作蜚语,屡图中伤.幸第一师实力较强,又驻防省城,陈终未敢动,谭公於翌年春返湘.民国五年冬,克强松坡两公,相继於十月十一月逝世,此不特关系湖南之盛衰,亦深系国家之治乱.
五,湖南护法战争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段祺瑞欲以武力荡平西南护法势力,首命傅良佐督湘,而改任谭公为省长,傅统大军南下,其目标固不在湖南一隅也.时第二师陈复初,早怀贰心,北军恃为内应,谭公自知不敌,即飘然离湘赴沪.余於谭行前,力请阳令附和北方之零陵镇守使望云亭北上迎傅,而檄调营产管理处长刘建藩继其任,俾保存实力於湘南.建藩宏毅似克强,精严似松坡,勤敏机智,实兼二公之长.只身赴任,不十日即部署井井.与余第二旅旋长林修梅,联名发出艳电,宣布独立护法.修梅驻衡阳,余适丁外艰,返裏,因就近阴为联络策划.义帜既举,余虽守制礼庐,迫於时势,不得不墨絰督师,与建藩面萱洲河,夹湘水,对北敌王汝贤,范国璋等军作战.相持月余,严冬将至,弹药已竭,势岌岌.建藩部将黄岱,冒死率锐卒百余,蹑敌后,扰其军,前锋乘势攻之,敌大溃,俘馘无算,黄竟身殉.以后我军节节反攻,直抵长沙,傅良佐已先遁.商震一旅,在湘潭宝庆间,不及撤退,尽为我俘.进击至汨罗岳州一带,遇吴光新部鏖战甚烈,参谋主任何锦,复率卒抄敌后殉职,我军亦因而获胜.何君智勇兼备,肄业广西讲武堂时,极为松坡赏识,英年裹革,深堪痛惜.嗣复在羊楼司作战一次,至是乃尽驱北军於省外,湘境悉平,是年冬,余休卒岳州.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春,冯国璋复委曹琨为四省经略使.遣吴佩孚,张怀芝,张敬尧三路进犯,佩孚率五旅正面攻岳州,敬尧走平江,怀芝自江西侧击醴陵,时谭浩明率桂军来援,余与建藩分在羊楼司,平江之线御敌,以势分力薄,苦战弥月,终以众寡悬殊,自岳州南撤.谭浩明坐镇长沙,部署失宜,致张敬尧抄平江金井捷径,袭陷省垣,城中被掳掠一空.
湘军节节南撤,北兵蹑进至衡阳,意在进窥两广.余与建藩乃决计拚死反攻,合兵击取攸县,进薄醴陵,与张怀芝部激战於黄土岭,痛歼之.克醴陵时,张部主将施从滨,方退至车站,从容吸鸦片,以我师抵醴,必在四日以后,不意猝至,仓皇卷甲遁,前军追敌至株州,敬尧遣援军猛截,我方连月苦战力疲,乃退据山地应战,建藩行至白关铺,竟失足堕水死.余自与建藩并肩作战,几无役不克,念其壮志未酬,身先殉难,悲痛殆不可任.建藩既死,军无斗志,余独力搏斗一周,终退保耒阳永兴之线.从兹艰苦探持湘南一隅,屏障西南护法政府,迄民国九年(一九二○)吴佩孚撤军离开为止.
北军入湘后,冯国璋徇皖系之请,以张敬尧督湘.吴佩孚部深感不满,抵衡阳后,顿兵观望,两军相拒者二载.迨后直皖冲突益烈,吴途无意与湘人为敌.然湘军内部,亦不尽协.总司令程潜,以饷械两乏,西南形势涣散,前途黯淡,误受政客蛊惑,阴主议和,段祺瑞并饵以湖南省长,皆拟下令撤兵,又碍於军中之坚决反对.会桂军马济部,在耒阳截获程与北耶私通函件,时论大哗,程乃去湘.
谭公延闓欲与士卒共甘,於民国七年冬,取道广西入湘,初因与程不协,驻节永州,迨程赴粤,始进驻柳州,桂人张其鍠(子武),与谭公交厚,慷慨饶机智,抵永之日,值吴佩孚大军进逼祁阳,守永桂军,弃城走,其鍠曾任永州巡防营统领,即力任守城之责,且云留军一营,必可固守无虞,於是扬言援军已至,竟效空城计故事,致书佩孚挑战,吴却答以「败兵残卒,胜之不武,君但能安定地方,吾军决不进攻,」以后两人竟倾心结交,在吴晚期,其鍠竟佐其幕,吴败,卒以身殉.
溯自足元黄克强先生卸任南京留守,即决定分化北洋军队之策略,民七以后,皖军进据湖南,以直军吴佩孚驻衡阳,扼南军之吭,西南岌岌可危,谭公与余,乃商张其鍠钟才宏论吴,泯南北纷争,恢复法统,共御外侮,九年终促成吴军北撒,广州护法军政府,且资助毫洋六十万,由钟才宏君亲解吴军,资其开拔,此时粤中即有联皖联直之歧见,其后吴佩孚开府洛阳,中山先生甘派徐固卿(绍桢)说吴,改革政治,合作对外,惜吴未能接受耳.
吴军北撤,湘军蹑进,相约不作战斗,唯湘军与张敬尧部遌於湘潭,则痛击之,遂复长沙,其后又破之岳州,至是北军之留湘者尽熸,湘省护法之役,乃告终结.
回忆民国八年冬,朱培德部滇军约二千余人,在粤受桂军及驻粤刘(震寰)杨(希闵)部队所逼,逃入湘境,谭公念其为护法友军,以袍泽之谊,竭力招待,令其驻彬桂一带,九年夏,我军反攻,遂约同行,其官兵闻讯,亦甚踊跃,不意行至衡阳,朱接李烈钧电饬迳开湘西,不令参与驱张之役,我军初因力薄,喜得友军为助,忽闻他往,以其急难相弃,同感愤慨,谭公与李朱往还电商,请其同至长沙后,再赴湘西,於行程亦便,但彼竟恝然不顾,穷则来归,饱则远颺,谭公亦深叹彼等情谊之浇漓也.幸我部队万众一心,卒於短期内,光复全省,於此更知求人之不如自力也.厥后李仲麟之叛谭公,亦与李烈钧有关,盖仲麟变时,李亦在洪江攻击防军,以为声援,否则仲麟力小而孤,决不敢轻动,直至仲麟死后,李异谋始寝.
六,湖南内乱之戡定
湘军既光复全省,原可从兹步入安定建设之坦途,孰料内部又酝酿政争,程潜旧部,亟谋挤谭拥程,益以政客构煽,双方遂成水火,驻醴陵之第六区守备队司令李仲麟,竟发动兵变,劫杀谭公亲信之零陵镇守使萧昌炽於平江,谭公不安於位,乃引退赴沪,而令余代理湘军总司令,派政务厅长林支宇代理省长,分绾军民两政.
李仲麟等以拥程之计未售,阴谋益急,时湘西王正雅为人仇杀,情形紊乱,余所辖第一旅宋鹤庚部,方奉命率唐生智贺耀祖两团前往镇压,第二旅廖家栋,则为程旧部,参与拢程密谋,李廖既知省城空虚,又得湘西滇军外援,乃假循地方之请,以解决军纪不严之张辉瓒(石侯)部为诃(张时任第四守备区司令,驻湘潭)而图进袭长沙,谭公之亲信部属,乃趁李入省城之际,矫余之令,捕而正法,李之被杀,虽有其取死之道,余念其为郴州患难相共之袍泽,私衷固极戚戚也,李既伏诛,其所部旋亦解决,谭程之争,途告结束.余因极力整顿部队,教训生聚,迩后省内局面方稍安定,得凭以作省宪运动之推进.
七,联省自治运动之肇始
湖南主张联省自治,谭公组庵实首倡其议,日后余等之积极推行,实以完成谭公未竟之志而巳.缘湘省绾毂南北,一有兵争,首被其祸,张敬尧之荼毒湘民,疮深痛钜.而是时西南护法政府,内事方棘,缓急难恃,北洋虎视.时思南牧.故九年湘省光复,谭公即於七月十七日,以湘军总司令名义,发布篠电,宣告湖南自治宗旨,冀超出南北政争之外,予省民以休养生息之机会.当时上海北京各界名流,均翕然相应.至省治之初步展开,则在是年冬季,反侧清除,全省安定之后.首先成立省宪筹备会,分湘中,湘西,湘南三路,挽省议会议长彭兆璜,国会议员吴景鸿,钟才宏,分任三路筹备委员.复敦聘名流专家王正廷,蒋方震,彭允彝,李剑糙,汤漪等十一人,为省湘起草委员,假岳麓书院开会草拟宪法.自民国十年三月中旬,迄四月中旬,前后凡一月,悉心起草.以后复召集审查委员会,详细审订修正.审会由大县推举代表二人,小县推举代表一人组成.
上项省宪宪草审查工作,惜因种种关系,迟迟未能完成,而援鄂之战以起.省宪之正式订定,与联治运动之具体进展,乃在援鄂军事结束之后.然联治之论,已风行全国,盖南北兵争,民生涂炭,联治运动,实有时雨之望.海内贤达,纷纷撰论阐扬,川滇浙诸省相继仿行,而援鄂之役,亦鄂人求助其省治之实现也.
八,援鄂之役
直系王占元主鄂政有年,日事聚敛,所部军队,变乱叠起,鄂民苦之久矣.当联省自治运动澎湃之际,鄂人乃图驱王自治,而苦无兵力.於是乃推李书城,蒋作宾,何成浚,孔庚诸君,乞援於湘川两省.
湖南既倡导省治於先,与湖北又有唇齿之谊,故慨允出兵相助.李蒋等并公布湖北省自治临时约法.举蒋作宾为总监,孔庚领自治军,而以留湘数年之夏斗寅部鄂军为先锋.湘省则遣宋鹤庚第一师为援军主力,余曾躬赴前线视师.
援鄂之役,开始於十年七月下旬,湘军士气锐甚,连克要隘,羊楼司一役尤激烈.敌军为孙传芳部,连战皆北,王占元终被免职.北政府改派吴佩孚统大军来援,与我军相持於汀泗桥,以吴遣海军攻岳州,我后方受威胁,被迫撤退,岳州遂陷.四川熊克武原约出兵东下,唯以当时川湘部队均无电讯设备,联络不灵,致无法配合作战.
湘军溃败之余,兵心涣散,如吴军追击,则长沙亦难固守.当时外界情形,亦不甚明了,余乃决计冒险亲访吴佩孚於其停泊岳州之军舰上.以湖南民心,与大局形势,向吴明晓利害.吴亦方有事於北方,遂以此结好湘人,和议得以达成,正式停战,为九月一日.余与吴直接谈判之条件,则为北军暂驻岳州而已.
战事末期,桂军沈鸿英为广东陈炯明所逐,避入湖南.余初以沈部武力,或可为助,故优予收容,令驻平江一带.不意沈竟受北军嗾使,利其饷械,欲乘我新败之余,进袭长沙,余乃遣师堵截,驱之出境.
援鄂战事结束后,余即全力抚辑伤亡,整顿军队.是年冬,军心初定.唯苦於饷源短绌,欠饷原已不少,而年关将届,如再不发饷,则前线防军,即难维系.此时主要财源,为铜圆铸造局.忽有黄,庞二人,竟图煽动铸造工人罢工.叠据铸造局局长报告,如不即予处置.则将无法维持,乃不得不下令逮捕.逮获后,工人咸惧其招供名单,谣诼纷起,为安定人心计,复不得不予以正法.当时搜其住宅,获共党宣传品甚多,而时人不察眞像,受共党宣传,谓余枪杀工人,殊属误解.其实任何人当此时机,处余地位,亦必采取此种断然之处置也.
民国十年,省城时有学生与工人游行之事,最后必至省府请愿.有时余亲自出见,当场答复,有时则令推代表入见.每次代表,必有冒充学生而暗中谋颠覆活动之毛匪泽东在内.某次,余曾指毛曰:「汝既非学生,又非工人,何以每次必有汝参加,后再如此,必不汝贷.」是后即绝不见其出现,盖其深惧步黄,庞之后尘也.闻毛自遭余斥责后,不久即离湘避匿,故余任内共匪未发生重大叛乱,当由於此.
九,湖南实施省宪之经过
湖南省宪之审查通过,在民国十年八月下旬,至十一月,复经全省公民总投票复决,十一年(一九二二)一月一日,正式公布施行.
省宪之实施,分三步骤.一为成立省议会,议员由各地普选,名额以人口为比例,每三十万人选出议员一人.惟一县总人口不满三十万者,亦得选出一人.长沙衡阳宝庆三县人数最多,各选议民三人,全省共计议员一百零八人.二为选举省长,由省议会选出四人,交全省公民总投票决选,以最多票当选.公民投票结果,余得票最多,谭公组庵次之.三为改组省政府,依省宪规定,成立省务院,辖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司法,外交,军务共七司,以教育司长李剑农兼任省务院长,修宪以后,改为五司,由省长兼任省务院长.
省宪公布后,余即函挽谭公组庵返湘主持,(此函后落张礼文君之手,张君来台,供职中央信托局,张剑芬(龄)兄代余收回,装裱见赠).谭公则始终婉辞.并表示彼愿对外,嘱余顾内,共同维护湖南之自治.民国十三年,省宪修订一次.刘君揆一尝建议改省长制为委员制,余亦甚表同意.盖如采委员制,则湖南各方人才,均可网罗.当时有主张以谭公延闓,熊公希龄,程潜,林支宇,刘揆一,与余等七人,为省务委员,并推谭公为主委者.设能实现,亦未始非谋团结安定之一途.惟修宪委员会,未予通过,刘君因此退席,彼从此未再过问政治,谭公此时未能返湘,实为一大憾事.
余於省长任内,谨守省宪规定,顾念民艰,兢业自持,未发纸币,未借外债,未加赋税,更未如若干省份之预徵田赋.然因是财政支绌,对地方建设,未能多有建树.缘湘省田赋总额三百六十万圆,而从来无法十足徵收.各项厘捐,年约一百二十万圆,而军费已占岁出之大半,行政费用,不及四分之一,教育及建设经费,更属有限.当时湘省有正规军四师,杂牌单位甚夥,虽苦供需浩繁,而处四战之地,又非留相当数量之军队,无以自保.
余屡图打开此种省库支绌之僵局,以拓展湘省经济建设,及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惜以限於环境.未能如愿,然仍於极力撙节之余,设立湘中,湘西,湘南,三公路筹建会,规定按期修筑道路.并建立湖南大学,完成纺纱厂,拓宽省城街道,资助湘雅医学院私立学校等.一时民生安定,弦诵与机杼之声相闻,差成小康之局.
湖南大学为全省最高学府,系以岳麓书院全部,拨作校址.余对该校构想,原拟收购附近五裏以内提田山地为大学范围,礼堂设於正厅,依原来向址,不予变更.(岳麓书院旧址系朱晦庵先生勘定,因其精於堪舆,故书院代出人才,不宜改变.)头门建於近河岸两小山之间,门栏须极庄严巍峨,由赫曦台至头门平地,除建筑需要外,辟为广场,图书馆,科学馆,各院系讲堂,宿舍,应分左右,整齐配置.并将头门前面,与水陆洲之小河,辟成一小湖.由校门上手与牛头洲之间,架设铁桥,以利交通.将水陆湘与富家洲联为一岛,洲尾与三叉矶纺织厂之河道,横筑一提,设开关水闸,使小河之水,四时常满.两岸徧植杨柳及果树花木,沿湖敷设马路.靠山一带,建置教职员宿舍,使红墙绿瓦,与垂杨清波,相映成趣.山地则分区种植珍贵林木,培养风景,如此则该校必能蔚为国内有数之读书佳境.惜彼时对於民产无徵收办法,而居民索价极钜,政府适当经济困难之际,致未能实现.唯望将来反攻复国,土地国有,重新建设,有以达成斯愿耳.
民国十年左右,南北交争,兵戈不息,民生痛苦,火热水深.联省自治,不失为针对时弊之良策.虽不为主张武力统一之吴佩孚等所接受,然当时忧国之士,则莫不同情.李剑农固极力撰文鼓吹,他如章炳麟,梁启超,熊希龄,章士钊,蒋方震,褚辅成诸先生,亦均赞助联治运动,桴鼓相应.章炳麟先生且亲来湖南考察.联省自治之名称,似出诸张继(溥泉)先生之引用,其实当时湖南省宪,通篇但言自治,而未尝一提联省也.
十,孙中山先生与湖南自治
民国十年五月,孙中山先生出任非常大总统於广州,其就职宣言,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宪,自选省长」之语,湘人咸感兴奋,是年冬,粤军入桂,中山先生旋亦抵桂林,计划北伐更亟,经派胡君毅生来长沙,与余密商,当时不仅商定粤湘盐米互换,以裕饷源,并谈及双方兵力之布置与进一步之配合,湘省原有代表袁华远驻桂林,更特派李汉丞赴桂,迎接中山先生来湘,且预定以省长公署为 先生行辕,未几中山先生复派参军吕超来湘,并携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书,谓系先生颁赐,余择日率文职厅长以上武职旅长以上,在省政府同时宣誓入党,余既获细读三民主义,叹为 救国建国之唯一良谟,因通令全省中学以上,列为必修课程,军队则以之为 学科必读教材,当时通省实行三民主义教育者,全国恐仅有湖南耳.
余尝献策於中山先生,请其在西南一隅,修明政治,勤练军队,俾为全国之模范,规定於一年内完成,然后派遣人民,四出检阅,再定北伐大计,盖西南各省,如政治修明,北方人心,自然倾向於我,再以武力临之,必如摧枯拉朽也.
十一,谭公延闓与护宪战争
湘军隐分新旧两派,新派多为 保定军校出身,水准较齐,旧派则份子复杂,有湖南速成学堂,武备学堂,弁目学堂卒业者,有学兵及行伍出身者,省宪实行以来,新派军官.因程度较高,遂渐成湖南军政之重心.
唐生智时驻常德,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民国十二年春,晋省谒余,云谭组庵先生在粤,有出任湖南省长之谣传.余谓迎谭为 余夙愿,当表欢迎.唐曰,省宪是否维护,谭任省长,是否符合省宪上民选省长之规定.余以省议会全权决定为词,盖此为一省之大计,非余一已所能擅决也.唐乃直称,谭曾有函诱其効力,已覆函拒绝,并再三表白,不愿有此犯上作乱之举动.又谓此风一开,湖南安定之局,即将破灭,且以旧派军官为中心,拥谭出任省长,则新派军官,必遭排除等语.同时唐复以应维护省宪之大义相责.斯时余痛心内争,方拟设法消弭,而湘西镇守使蔡钜猷,宝庆镇守使吴剑学,(兼第五混成旅旅长,)衡阳镇守使谢国光,(兼第三混成旅旅长,)及第二师师长鲁涤平辈旧派军官,相继叛变,湘乱因以再起.(第一师师长宋鹤庚,亦为旧派.而所部两旅长为新派之贺耀祖与唐生智,宋无力指挥.)
余屡电谭公返湘主政,而电讯均为衡阳谢国光所截,故始终未获电讯.谢图隔绝谭公与余之连络,促成事变,藉以邀功,谭公因是对余误会日深,终至不可解释.八月,蔡钜猷先在湖西发难,谢国光自衡山,吴剑学自湘乡分途来犯,鲁涤平在湘潭相应.驻防常德之唐生智,益阳贺耀阳,长沙叶开鑫等新派军人,为维护省宪,乃迫而应战.余时已离省城,由浏阳至平江,(长岳路为 鲁涤平部驻防,)拟即出省,避此内争,后由贺耀祖等再三派人迎归.
我军仓皇应战,长沙一度失而复得,两军隔河为阵,相持颇久.岳麓山初亦为 敌据,以后一鼓反攻,遂尽逐叛军於省外.
护宪战争之能获致胜利,其因素之一,固在叛上非义.而新派军官之学识,较优於旧派,亦其一因.以后新派军官之出任省主席者,达十余人.如李品仙,廖磊,唐生智,贺耀祖,何键,刘兴,夏斗寅,万耀煌,刘建绪,周斓,叶琪等,均为此役新派军人之中坚,而旧派军官之出绾疆圻者,日后仅鲁涤平一人.
其次袁植亦为保定出身之军官,隶鲁涤平任团长,因不附逆,而遭杀害,以此益增新派军官之愤激.鲁部军官如龚浩(原任中校参谋)吴尚等.遂相率弃鲁来归,是亦制胜之一因.
战争结束后.改编湘车为军师:
第一师师长贺耀祖
第二师师长刘 鉶
第三师师长叶开鑫
第四师师长唐生智
是役之后,湖南局面较为安定,省宪亦得保全.然萁豆相煎,虽获胜利,益滋痛疚也.
十二,对谭公延闓之印像
谭公记忆力极强,掌故极熟,对古今名人名讳别号,均能过目不忘.除习书法外,别无嗜好.唯於政治,兴趣甚泪.余每谓谭为 极适合之行政长官人才,盖别无旁骛,专心一志於政治也.担任总统府幕僚长,尤为一等脚色.尝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长,卓著猷绩,其后遂任国府主席.下笔敏捷,诗文皆工.且精力过人,能同时会客,批公文,听电话,八方应付,面面俱到.
谭公性情极圆融冲和,待人亲切周至.余曾隶蔡公松坡,蔡亦敏达,且勤奋细密,作事最重计划步骤,均吾湘豪杰之士也.
谭公之克己功夫,极难能可贵.三十余岁丧偶后,即未再娶,有人介绍续弦,辄笑却之.任湖南都督时,所著之布鞋,系太夫人手制,其俭朴如此.
谭公待余甚厚,未能报答於万一,中间更因谗慝离间,一度曾有隔阂,更引为终身憾事.余上谭公书数十通,(张君剑芬得而持以相赠),谭公赐札当在百通以上,因在湖南军事期间,悉已散失,至可惋惜.又中山先生,及其他名流,与各方首长,往来函电亦多,劫后竟无一存者.迨避地来台,即余留学日本时,先父所寄手论约三百通,并先父慕志铭,均寄存最偏僻之乡间族人家,亦未及携出,不卜存否,思之怃然.
十三,湖南自治之终结
余主湘时,鄂督王占元曾劝我受北廷任命,谓有何要求,当为代请,担保能达目的,余深恶而痛绝之,其后援鄂自治,始终为护法而奋斗,民国十四年,吴佩孚以现款二百万,步枪五万枝,饵余北附,亦严词以拒.当时师长如叶开鑫,贺耀祖,刘鉶,尚无任何主张,唯唐生智则力主接受.唐专顾扩充实力,故极力怂恿,未尝计及正义后果.余是时方谋裁兵节饷,改革政治,发展教育实业,力图自治,其意旨固与唐相迳庭也.
湖南省宪自治,至民国十五年而告破灭,其原因则为 唐生智谋取省长职位.唐时任第四师师长,驻衡阳,兼湘南善后督办,实力渐淩各师之上,欲望因而渐炽,益以术士顾和尚之煽感,遂启不轨之心.余以任期四年将届,省长改选在即,不忍省内再兴兵戎,即向省议会辞职,并荐唐代理.唐已至省会视事,复极力扩充已部,并图排除异己,裁并其他一,二,三诸师,於是第三师师长叶开鑫起而反抗,贺耀祖,刘鉶两师亦皆与为 敞.唐之猜忌,亦出人意表.余之参谋长张雄舆,与唐为 保定同学,且交谊极厚,助唐不遗余力,运余至岳阳,尚为 极力安排,期於易长之际,得弭兵争,而唐对之,仍不放心,终予杀害.旋又戮文人萧培阶,羣情益形忿惧.叶开鑫等部既起攻唐,一鼓而克长沙,逐北至衡山,以战线迤长兵力分散,终至败衂,退守岳阳汨罗一带.其时余已至沪,不忍袍泽牺牲於内争,乃劝叶贺两师长,与第二师所属两旅长周磐与蔡干,投效国民政府,余亦旋赴北平大连等地,闭门学佛,退出政治.
唐生智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师师长,与日后出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风云一时,皆赖湘军为 基本实力.唐为人工心计,领袖欲极强,而学养过劣,故鲜有眞实之建树.以今 总统蒋公之推诚倚畀,而仍难驯服,在武汉及驻马店先后称兵叛乱,可以见之.闻其至友龚浩,尝苦谏力诤,亦不见听.
唐毕业保定军校后,投入湘军,尝任刘公人熙之卫队营营长.后编隶余部,余倚之为左右手,洊擢至师长.驻防衡阳期间,颇奋发努力,但后渐骄蹇自负.余尝诫之曰:「纵使将湖南全省,或全国治理修明,亦汝分内之事,断不可有骄气,骄则自取毁灭.」惜其终不悟也.
十四,湘南省议会之主持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四月,中日关系,已趋紧张,余离上海,遄返南岳.七月抗战爆发,余以长函上今 总统蒋公,建议长期抗战.
张治中继何键出任湖南主席,奉中央命令,成立军事参议会.人选胥省内硕彦,并由省政府聘余任议长,仇鳌任副议长,刘异任秘书长,对於湖南军政设施,曾多献替.惜张治中未即采纳,终至长沙大火,为湖南历史上留下污点.
民国廿八年八月一日,湖南省临时参议会在长沙成立,中央任余为议长,陈润霖副之.参议员多负物望,如彭国钧,宾步程,曾毅,赵恒,王凤喈,万骊等.其著者也.周君德伟,时以候补参议员,列席会议,余惊其英断特立,遂与缔交.迨余承参议会同仁选举为国民参政员,周君得票候补,余乃坚辞国民参政员,使周君得展怀抱,与闻国政.时湖南省主席,已由薛伯陵(岳)氏继任,参议会同仁,皆能本同仇敌忾之心,协助政府,办理田赋徵实,安定地方秩序,推行新县制,以及反映人员意见,并发挥地方自卫力量,以配合军事作战之需要.余尝发表湖南得天独厚之演说,以湖南地形优越,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用是徵兵征粮,为各省冠,故能协助军事,有裨於湘北三次大捷不少.好事者,乃向省政府当局挑拨,指为漠视军人,余又极端容忍,省政当局旋亦解悟,故未酿成争端.其后省府欲发行三十万金融公债,周君德伟力言,国家币制,应有整个办法,更以湖南对抗战所付之人力物力已多,无法更承担此钜额公债.事闻中央,经严令制止.
民国三十一年,湖南省临时参议会改组,中央仍任余为议长,以陈嘉会副之.参议员加任钟才宏,谢彬,黄士衡等.皆湖南杰出之士.对於协助省政,仍一秉参议会一贯精神,因此府会之间.合作无间.迨战局日紧,参议会与省政府,由耒阳迁至蓝山,其不屈不挠之表现,颇为 湘人所称道.在未迁蓝山前,日本以汪精卫伪政权号召力微,思利用余在武汉另组伪政府,觅在沪开设小店之赵某,潜入湘中,探余意旨.余闻之大怒,斥其无耻,正拟送政府严办,其人乃潜逸无踪.
民国卅四年(一九五五),抗战胜利,参议会由蓝山迁还长沙,时大战之后,满目疮痍,余复昕夕协助政府,筹备善后,民国三十五年,临时省参议会改为正式省参议会,各县市普选参议员,余在原籍衡山膺选,再由参议员选为 议长.余与常德张星舫(炯)竞选,张以票数较少失败,张为吾湘道德长者,固为余夙所敬佩者也.自正式参议会成立后,一面筹划地方复员建设,一面协助中央准备行宪,建议至多.时湘省主席已由薛岳而吴奇伟而王东原.迭更数任.
民国三十五年,余於原籍衡山,复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翌年,参加中央召开之国民大会.时各方一致拥戴今 总统蒋公膺选总统,余主张尤力,因当时 蒋公有退让之意也.副总统一席,逐鹿者多,程潜亦与焉,但结果为李宗仁所得.其时各省主席多易本省人,湖南则盛传内定李默庵,而贺耀祖则反对甚力,后中央任程潜主湘,而程乃为左右佥壬所包围,主张粮食黄金,不得出境,及停止徵兵等,显违国家法令,余私心忧之,曾与绥靖司令黄达云(杰)言及,黄谓当设法挽救,然迩后国势日非,程竟公然作附匪言行矣.
民国三十七年冬,中央召开粮政会议, 总统电召程潜与余赴京参加,程令唐伯球询余是否愿往,余立允赴命.(事后始知程之左右,竟欲羁余留湘,以邀功共匪,但当时彼辈尚不敢显抗中央.)余因是得免予共匪之劫害.抵京后,忽患尿闭症甚剧,蒙 总统赐资就医,得占勿药.十一月渡海来台,并再三向参议会恳辞议长,虽经参议会及程潜屡电促返,余知湘事己无可为,均予婉拒.迨议长由程之羽翼唐伯球继任后,即酝酿局部和平,虽省参议员万骊,陈鲲,郑康侯等均力梗其议,终因力量薄弱,无法挽救,而湖南遂不免於今日之浩劫.参议员入台者,仅十数人,除变节降贼者外,大率惨遭共匪杀戮,回首前尘,诚不胜感慨系之焉.
十五, 结 论
余幼秉庭训,恒期母忝所生,长事戎轩,弥坚许国之志.中经主政桑梓,晚复忝膺议席,遭时艰虞,深惭无补,今耄矣,栖迟台瀛,故国河山,时萦梦寐,所幸中兴之运在望,剥复之机已呈,唯冀以桑榆之景,亲覩收京,得随我英明伟大之 总统蒋公重返故都,於愿足矣.陆放翁诗,已卜余年见太平,特为诵之.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2-6-14 16: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zzy::dizz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