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佛简说之四

[复制链接]
查看: 1722|回复: 6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26 06: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寿佛在祁阳
   寿佛从衡阳雁峰寺过来,便到了祁阳。祁阳县志有记载,民间至今还有寿佛在祁阳的传说。
   《祁阳县志 *卷之七 *仙释》(同冶版)是这样记载的:
“宗慧,姓周氏,名全真,郴州人。唐开元十六年生。幼参径山师。自立禅关,朝夕苦持,不间寒暑。游罗浮,归省其母。母设鸡黍,食,竟趋至江浒,出肠洗之。至德初来祁之珍珠岭(即太白峰),思建道场不果。结绳床跏趺其上一昼夜。说偈而去。偈云:
晓日升虚看度云,
个中谁共梵僧分。
杖头自觉亲圆镜,
足下犹怜剔抉勤。
千朵好峰呈祖意,
一环碧水泛灵文。
夜深深人无心定,
远远江声静不闻。
后游粤西湘源,居湘山。永州刺史韦宙遣使迎,四门各见其入,莫知谁为真者。其他变幻,莫可殚述。咸通八年二月十日坐化。年140岁。历代谥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禅师,又谓无量寿佛”。
县志中的偈与《寿佛志》的偈,有三处不同。“杖头自觉亲圆镜”,寿佛志上是“杖头自觉规员竟”。“一环碧水泛灵文”,《寿佛志》上是:“一环碧水送灵文”;“远远江声静不闻”,《寿佛志》上是:“远远江声净不闻”。其余一字不差。
寿佛在祁阳的传说之一,数太白峰。寿佛从衡阳雁峰寺到祁阳太白峰,看到太白峰山高林密,周围18峰,峰峰都朝拱太白峰,很适合建寺,于是,爬到太白峰顶,一数周围山峰,才17峰,连数几遍,还是17峰。没办法,他又爬下山,一数,又有18峰。再到山顶,又是17峰。这时天色巳晚,他便用绳子做床,在床上坐了一晚,说了一首偈,便放弃在这里建寺的打算。
寿佛从太白峰来到紫萝峡(即今八角岭),湘江在八角岭转了一圈,岭虽不高,但也陡峭。寿佛在岭上峭壁面壁而坐。后来,他脫下袈裟,往湘江一罩,湘江水中的鱼全跳上岸。寿佛说,这里水浅地头薄,不可作道场。
寿佛在祁阳的传说之三,“留不留,下全州”。寿佛来到祁阳堿内,想在县城里建道场。寿佛生得不帅,头上又有癞子,又臭又黃。走到祁阳城里寺内,众僧都反对寿佛留在寺内,于是寿佛说,留不留,下全州。
寿佛思想在祁阳根深蒂固。祁阳俗语,讲(音港)一尺,不如做一寸,便是祁阳版本寿佛语录。这句话在祁阳农村,老年人都知道讲。这话形象生动地反对夸夸其谈,你讲得那么多,不如做一点点给大家看。
寿佛历来是祁阳人民崇拜的偶像。清朝时,县城忠靖街有寿佛寺,文明铺也有一个寿佛寺。太白峰也有新寿佛寺,后被日本兵放火烧毁了。笔者所在的组,以前叫生产队,就有一个寿佛庵。庵里原有好几个尼姑。1961年,最后的一个周姓尼姑逝世,后事是我们生产队料理的。在旧社会,祁阳寺庵几百所,多数寺庵供有寿佛塑像。这些塑像,有泥塑的,但多数是木雕刻的。祁阳寺庵供奉寿佛,一是供人膜拜,二是供人抬菩萨求雨。祁阳人对寿佛昵称为寿佛老爷。传说寿佛能布施甘霖(《寿佛志》也有记载),祁阳旧时每逢干旱,必有人抬寿佛老爷求雨。笔者1964年参加过抬寿佛求雨的队伍,干旱的一方人马,抬着寿佛,浩浩荡荡,环乡游行。这恐怕是祁阳最后一次求雨了。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26 08: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来,顶下着,睡个回笼觉,再来好好看看.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26 09: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音港)一尺,不如做一寸

长见识了!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26 1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在白水这边是这样传说的!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26 1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音港)一尺,不如做一寸。”录入手机做座右铭!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29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太白峰没有寺庙,不然也是名山

数山角的故事发生在八角岭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09-7-30 0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