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当乔木,清溪抱竹林——陈与义永州打卡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96|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22-9-27 15: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洋中鱼

打卡时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秋冬

打卡地点:祁阳、零陵、道县、江华



陈与义画像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目录



陈与义《愚溪》诗作



陈与义《题道州甘泉书院》诗作

从衡山坐船到衡阳,再转陆路到邵州,一路行来,陈与义心里闷闷不乐,回想起自己满了三十七岁之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自从靖康元年 (1126年)正月,金兵南下攻打汴京。在逼迫朝廷议和后暂时撤军,不料西夏趁机进犯杏子堡。而金兵毁约,再度南下攻打汴京。自己原本由符宝郎谪监陈留酒税,无奈父亲去世,就地丁外艰。因战火逼近,只好出商水,由舞阳至南阳,开始四处避乱。

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导致北宋灭亡。

而彼时,自己带着妻子和未满五岁的儿子陈洪,避难在河南邓州。又从邓州转到湖北房州。在路上过年,那种寒碜滋味简直难以言状。

在房州城待了才几天,金兵就追来,全家人赶紧逃入附近南山,辗转几个地方。夏初,奔向均州。稍后,又沿汉江顺流而下经襄阳邓城,改陆路取道荆州,过长江,抵达湖南岳州。在岳州待了将近一年,在那里迎来自己四十岁的生日。

之后,继续南下,于十一月抵达潭州。岁末,抵达衡山县。在衡山脚下,邂逅好友席益。席益,字大光,比自己长一岁,曾任郢州知州,时间极短,两人相识于四年前。此刻相见,彼此惊讶:都才四十岁左右的人,没想到都白了头发!

在衡山,两人迎来了新的一年。至此,全家已在乱世中流离五年,所以在新年来临之际,自己写下了《元日》一诗,开篇便是“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的句子,实为人生感慨。

于衡阳与席益作别,他要去永州,自己转向邵州。为此,自己写了《别大光》诗:

堂堂一年长,渺渺三秋阔。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

自己之所以选择去邵州,是因为好友邢子友在那里做监郡。正月十二抵达之后,遭遇大雨。雨后天晴,邢子友安排自己住到离府城四十里外的紫阳山一个周姓人家里。

三月,忽然收到邵州官方转来的诏书:

中书舍人綦崈礼试尚书吏部侍郎,给事中汪藻试兵部侍郎,仍兼直学士院。时从官随驾者惟崈礼及藻两人,它在道未至也。寻又诏崈礼兼直学士院。中书舍人李正民、右谏议大夫富直柔、徽猷阁待制李擢并试给事中,徽猷阁待制席益、胡交修并试中书舍人,宣教郎陈与义守尚书兵部员外郎。

自己喜出望外,写了一首《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寓永州》:

尘隔斗牛三月余,德音再与万方初。

又蒙天地宽今岁,且扫轩窗读我书。

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樵渔。

零陵併起扶颠手,九庙无归计莫疏。

两个月后,他又写了两首《寄大光》托人送去永州:

其一

心折零陵霜入鬓,更修短札问何如。

江湖不是无来雁,只惯平生作报书。

其二

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

近得会稽消息否,稍传荆渚路歧宽。

临近秋日,接到席益来信,他与李擢都在永州,也接到诏令,准备从永州出发,如果你速度快的话,也许能到永州见一面。自己就从紫阳山出发,赶赴永州。

与妻小赶到永州,已是九月三日下午。到永州府衙报到,得知席益与李擢已经离开,赶赴临安。

知州说:首先祝贺陈大人高升,既然来了,不妨到处看看。特别是元次山的浯溪和柳河东的愚溪,很值得去看一下的。愚溪那里有“八愚”遗址,还有附近的西山、小石城山。浯溪那里更值得去,有许多题刻,人们说百看不厌,不看遗憾。

陈与义说:哦,那先去浯溪看看吧。

知州很热情,安排了范直愚和单履全程陪同。

第二天,几个人从永州出发,坐船顺流而下,抵达湘江之滨的浯溪。

弃舟登岸,仰望绝壁之上声誉远播的元次山雄文《大唐中兴颂》,陈与义发现,颜鲁公写此碑时有意创新,一反常人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书写方法,而改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最惊讶的是,颜真卿写此碑时还创制了十一个简体字,让全碑空间错落有致。

望着三百五十九年前镌刻在此、高与宽都超过一丈二尺的《大唐中兴颂》巨制,陈与义感觉那两百六十三个字,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呈现出一段血腥而沧桑的历史,让原本冰凉的石壁产生了温度,可以触摸到彼时元次山颜鲁公二人的澎湃血性。

无论是元次山,还是颜鲁公,都是唐代著名的爱国臣子,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安抚民众,造福一方,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想到这里,陈与义忽然觉得元次山与颜鲁公的形象在自己心目中瞬间高大起来,仿佛变成了一对顶天立地的汉子,他有感而发,吟出了一首诗《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

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

河朔功就人与能,湖南碑成江动色。

文章得意易为好,书杂矛剑天假力。

四百年来如创见,雷公雨师知此石。

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欲搜奇句谢两公,风作浪涌空心恻。

离开《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陈与义又来到元颜祠。想起元次山当年发现浯溪,晚年还在此隐居,除了闲居潭州和赴任容州各一年,中间在永、道二州八年,前后则跨越十年。一方山水令人如此迷恋,这是什么样的情怀啊!

元次山,元漫郎,真是一个奇才啊!想到这里,他又吟出一首诗 《漫郎吟》: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蹈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会结跏禅。

除了元结在永州待了将近十年,还有一个人也在永州待了十年,这人便是柳宗元。到永州追慕柳宗元的风范,追寻柳宗元的足迹,成为一种时尚。

因为在城区及近郊,加上下雨,出行有些不便,陈与义就不想劳烦范直愚、单履等人,自己安顿好妻小,独自出游,一边问路,一边欣赏。

他到东山参观法华寺和府学,还参观了府学隔壁的柳子祠。柳子祠为至和三年(1056年)时任永州知州柳拱辰修建,漫步在七十四年前修建的祠堂里,仰望柳子塑像,想起永州人民对他的崇敬之情,陈与义心里感慨不已。

下午,他独自从西门出城,坐船过江,便到了柳宗元笔下的愚溪。想起愚溪的传说,还有当年柳宗元从城内龙兴寺移居过来之后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的事迹,对比眼前的雨中即景,他有感而发,脑海里想到了一首诗《愚溪》:

小阁当乔木,清溪抱竹林。

寒声日暮起,客思雨中深。

行李妨幽事,栏干试独临。

终然游子意,非复昔人心。

是啊,独坐在溪边小阁里,望着被竹林掩映的溪水,想起古今人与事,真是感慨万千。

当年柳子自嘲愚蠢,把原本叫冉溪的这条溪水改为愚溪。自己何尝不是一样?想当初,自己以诗歌《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其四》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书画兼修的皇帝说自己的诗句“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道出了绘画真谛,更道出了用人的真谛,因而立马召见自己,让自己脱颖而出。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当年为自己呈送诗歌的宰相王黼被清算罢相,自己受累谪监陈留酒税,跌入人生低谷。其实,自己跟王黼没什么交往,他虽然举荐自己的诗歌,自己却从没去其府邸拜访他,但在反对派眼里,却被视为他的同党,自己的遭遇,是不是跟柳子当年一样愚蠢呢?

想起柳子当年谪居永州十年,虽为闲置官员,不许他过问国家大事,但他还是在践行自己的民本思想,在这里写出了当年农民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捕蛇者说》,让世人为之一震。同时,他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为永州的自然山水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自己也应该向他跟元次山、颜鲁公等人学习,效忠于自己的国家。

离开永州,继续向南,便到了道州。

陈与义抵达道州是当年的十一月。当时,周敦颐已故去五十七年,虽然其理学光芒是到了南宋才由朱熹推崇出来的,但在其家乡流传着不少故事。陈与义抵达道州之后,也去了濂溪故里,还去了附近传为周敦颐少年悟道的月岩。

陈与义很固执,他认为既然叫月岩,就该在晚上去看。果然,天遂人愿,在当地朋友的引导下,让他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目睹了月岩的神秘。是夜,他漫步在虚空的岩洞内,看到空中的月亮随着人的移动而不断变化,云朵如同空中楼阁,也随着人移而变,真是玄妙无比。是夜,他在岩洞里住了一晚,认为这是一座悟道之山,写了一首《道山宿直》:

离离树子鹊惊飞,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贮明月,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

在道州,陈与义认识了一个名叫姜光彦的人,对方字仲谦,号松庵,是淄州人。陈与义在他家里见到了任才仲的画作,想起去年中秋节自己在岳阳楼上为任才仲的两幅画题诗并与对方醉酒,没想到此刻在道县居然邂逅他的画。想起与一些朋友聚散两依依,陈与义心里十分惦念,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于岳阳楼上明年十一月二十日南游过道州谒姜光彦出才仲画轴则写是夕事也剪烛观之恍然一笑书八句以当画记》: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只怕相逢太匆匆,人生何处不相逢。

睹物思人。一个恍惚,好友任才仲的豪爽就在跟前,两人席地而坐,举杯邀月,对饮吟诗,何等惬意!

陈与义举杯跟任才仲一碰,哐当一声,便回到了现实。现实中溢满思念,也溢满无奈。

彼时,道州有一个退休的州官,姓吴。他因喜爱道州,追慕元结,退休后用俸禄在道州建了一个小小的书院,平时交往的朋友也多。

经过府衙介绍,陈与义拜访了这位前辈。吴大人很好客,早就听闻了陈与义的大名,没想到能够与他相识于道州,心里十分高兴。他叫来一位画家,为陈与义画了一幅像。陈与义看了,哈哈大笑,写了一首《甘泉吴使君使画史作简斋居士像居士见之大笑如洞山过水睹影时也戏书三十二字》:

两眉轩然,意像无寄。而服如此,又不离世。

鉴中壁上,处处皆是。简斋虽传,文殊无二。

吴大人见了,赞道:陈大人诗作果然上佳,尚请为在下的书院写一首。

陈与义见对方十分诚恳,也就不好拒绝,略一思索,一首《题道州甘泉书院》脱口而出: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尔后,陈与义去九嶷山朝拜虞舜。在那里,他深深感悟到了舜帝的伟大,在伟人的陵墓前,他觉得任何溢美的诗词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秉承虞舜为民的大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没有写诗歌,而是深深地拜了三拜。

离开宁远之后,陈与义决定赶往广西贺州。途经江华白芒营附近的秦岩,他攀登参观,写了一首《游秦岩》:

秦岩昧旧闻,胜会非复常。

异哉五里秘,发此一日狂。

篝灯破大阴,拄杖入仙乡。

散途杨梅实,承磴菡萏房。

石液白瑶堕,泉气青霓翔。

度危心欲动,逢衍兴未央。

眩人黝谷深,覆我翠极长。

降登穷田垄,开阖到鞠场。

龙遮侧岸路,猫护高廪藏。

力士倒履空,应真俨成行。

碾缺神所吝,帐空仙莫量。

水鸣泬寥内,柱立森罗傍。

语闻受远响,力极生微阳。

梦中出小窦,立处忽大荒。

尘缘信深重,仙事岂渺茫。

灵武唐业开,湘滨耀文章。

望夷秦政坏,岭底畏祸殃。

隐显非士意,安危存国纲。

且复置此事,更将适何方。

赋诗意未惬,吾欲栖僧廊。

是年冬末,陈与义抵达广西临贺。后来,沿西江而下,取道广州,翻越大庾岭,进入江西南部,转入福建,北上浙江。绍兴元年(1131年),陈与义抵达越州(绍兴)时,被委以兵部员外郎重任。因名相张浚提携,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陈与义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三月,陈与义因病引退,出知湖州。七月,病重乞退,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二十九日,卒于乌墩,年仅四十九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