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志原叙与原目

[复制链接]
查看: 3404|回复: 5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5-21 00: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阳县志
祁阳县志原叙[1]
予尝于春秋间[2]仰止[3]二名卿焉:一曰齐管仲[4],霸者[5]之佐也;一曰郑子产[6],王者[7]之佐也。管仲藉[8]富强之资,内其文而外其武[9],故其功施[10]独懋[11]。子产用[12]小弱之国,绌[13]其武而申[14]其文,乃其经营[15]独巧。二公皆古之所谓博物君子[16]也。凡君子之为政,权其缓急,审其源委,以期有益于人国[17],则莫不以文而已矣。《记》[18]曰:“文王[19]以文治,武王[20]以武功。”因[21]其时尔。
曩者[22]三湘[23]之间,索赋兴戎[24],吏无携琴[25],地无弦声[26],迩来[27]既少间[28]矣。然三湘以永阳[29]为奥枢[30],列郡[31]以祁阳为孔道[32],舟车之追呼[33],征挽[34]之期会[35],上大夫[36]持考功法[37]以临[38]之,吏奉法救过不给[39],竭蹶[40]而胜任焉,斯云幸矣。乃若及万王公[41]之为令,则大有异焉。下车[42]而问风俗,振铎[43]而申六谕,宽其徭役,弛其鞭朴[44],诱进其□□而语之文章,凡所亟亟夫[45]务为之者,皆俗吏[46]之所不能为与才吏[47]之所不屑为者。然而甫期年[48]而邑以大治,则又亟取县志审定而更新之。予因以叹其仁之似子产也。子产之为[49]郑,其大者在存乡校[50]、铸刑书[51],今公一举而二善皆得焉。
夫志[52]者,志[53]也。吾志之所存,吾国人之志胥[54]存焉。斯吾先吾后之志,罔不存焉。桑田未沧[55]也,则系之[56]曰:“此先王[57]之所经界[58]也,先民之所稼穑也。”即务本奉公之志油然生矣。山川无恙[59]也,则系之曰:“此先贤[60]之所过化[61]也,先正[62]之所起家也。”即追踪尚法[63]之志油然生矣。官师[64]亦传舍[65]也,则系之曰:“此社稷之所尸祝[66]也,此江流之所偕逝也。”即敬身祗绩[67]之志油然生矣。以视[68]比户而读法[69],月吉而上庠[70],不犹宏且远哉?
国家鼎兴于今三十年,敦厉[71]文治,与天下更始[72]。近特虚台谏以登循良[73],诚需学古深思之君子而用之。以公丕应盛时[74],黼黻宸猷[75],匪子产之躇躅[76]经营者可同日语矣。《传》[77]曰:“不有君子,其何能国?”予请赓[78]之曰:“既见君子,我心则愉。”
闽晋水[79]黄中琰增岸甫[80]顿首敬题[81]
祁志原叙
叙亦[82]何为而作[83]哉?古今骚人墨士[84]弁首诗文[85],其滥觞[86]者,勿论。而若[87]志之为书[88],合天下京省,郡百四十三,州二百十九,县一千一百余,域[89]必有志也。志必有序也,且岁久增修,序复累加益[90]也,因思海内冠[91]志之文,凡自序、群序,殆不啻[92]充栋[93]。而其间削去者尤多,即[94]后人纂辑或不忍弃,偶留尘作[95]数篇,而大抵故新诸序[96],多仅与本志共浮沉[97]而已。
祁曩存邑乘[98],其撰也何时?其修也何代?后楮版[99]咸火于兵集[100],固化焰烬矣,中更不知几序跋焉,今俱杳然莫问,可胜叹欤!然而志终不得废也。余戊申秋受事[101]后,嗟文献久失,遍求之野,时搜残篇断简,加访诸故老遗传,构[102]将一载,爰镌木为书,祁于是乎始复有志。
若夫序,又何为而作哉?吾尝谓序志[103]几与序试录[104]者等。旧制,天下十五国[105],三载咸辟闱取士[106],各录诸试文进之朝。而每卷前后,主司必载序者两,计数百年来,盖是篇亦无算矣。于今传不朽者几何?其视[107]诸郡邑志序,不益觞之滥[108]耶!己酉(1669)季夏,校订成,因止记其重编始末暨岁年月日,而并附余慨然今昔[109]于此,非敢云序也。
康熙八年(1669)己酉岁孟秋月吉。
曲安王颐[110][111]


祁阳县志序
维康熙十有一载(1672),海内晏安时雍[112],歆觏[113]皇帝万几[114]之暇[115],宣相国卫公周祚于朝,谘诹远略[116],相国以天下图籍文献为对[117]。盖以本朝车书一统[118],万国一家,燕、韩、秦、晋、齐、楚、吴、越之区,趾相错[119]也;山、川、疆、井[120],形相胜[121]也;岁时酬酢[122]之仪[123],耕声、弦诵之事[124],俗相尚[125]也;庸赋[126]之所入,岁相考[127]也;眚祥之孚应[128],征[129]相告也。九州殊域,九土殊俗,人以地殊,俗以人殊。揽天下之形胜[130],察天下之物情[131],思有以移易之,顽者廉,懦者立[132],有国者[133]之事也。国有史,郡邑有志,博采广蒐[134],助成会典[135],于是乎在[136]。卫相国请于朝,诏曰:“可。”
方行[137]各省,抚军征诸方伯[138],方伯征诸郡,郡下[139]于邑,搜缉[140]成志,将以上贡内廷。以是知天下郡邑历代之沿更,山川险阻之形势,租庸[141]物产之委积,人物艺文[142]之矞皇[143],于是乎在。盖巨典也。未几,癸丑(1673)冬,滇南寇乱[144]。明年甲寅(1674)春,陷湖南诸郡邑。即[145]湖北臣工[146]勤于武备,铅椠[147]勿遑,犹以事平为请[148]。吁嗟!湖南诸志更有不可问[149]者矣。
恭遇王师神武,恢复旧疆。己未(1679)秋,予莅兹土。城社丘墟,鱼潜鸟散,方[150]以招集流亡,办理军供之不暇,而未遑文献也。乃[151]奉抚宪接准部咨,转行各宪台[152],叠檄下县[153],采访野史暨诸家文集,以及楚疆郡邑通志。捧读之余,惴惴兹惧。第[154]祁邑遭罹寇乱之后,诸书寝废[155],尽销烽火,即[156]志书一籍,亦在剞劂[157]零星,颇多遗失。文献残阙,此守土[158]之责也。于是检集枣梨[159],复加考订,正其讹,补其阙,五阅月[160]而书告成,将以赍呈[161]各宪台,上献内府。第思志虽维新[162],仍沿其旧,前人既有其序,又安俟予序为[163]哉?但前此之志,不过一邑之足征[164],而今日之书,上呈中秘[165]之备考,不有数言以弁[166]其首,非所以敬[167]其事也。不揣鄙俚,强盥手[168]而直书之,以记其补集成书之始末云尔。
时康熙十九年(1680),岁次庚申孟冬月朔,钱塘王霭[169]书于浯溪之官署。[170]


祁阳县志目录[171]
卷之首
县境图
县治图
浯溪图
卷之一:舆地志
沿更
分野
疆界
[172]
[173]
[174]
风俗
岁时
卷之二:建置志
城池
官署
寓署
属署
[175]
[176]
杂舍
镇店
宅幽
街巷
宫室
书院
铺递
津梁
武场[177]
坊表
卷之三:职官志
秩官考[178]
儒师考
[179]
知县[180]
邑令题名记 附
簿[181]
[182]
典史[183]
教谕[184]
训导[185]
[186]
驿[187]
卷之四:选举志
宋进士
元进士
宋元特科[188]
明进士 举人[189]
皇清进士 举人
明明经
皇清明经
历代辟召[190]
例贡
历代封荫[191]
掾史[192]
卷之五:学校志
学宫[193]
两庑[194]
号房
[195]
明伦堂
[196]
[197]
[198]
[199]
[200]
启圣祠[201]
名宦祠
乡贤祠
文昌祠
教谕宅
训导宅[202]
碑亭[203]
铺地[204]
社学
义学
学田
典籍[205]
文庙祀典[206]
卧碑[207]
卷之六:祀典志
卷之七:赋役志
赋役
物产
灾祥[208]
卷之八:人物志
宦绩
寓贤
贤达
独行[209]
孝子[210]
节烈
贤媛
艺术[211]
仙释
卷之九:艺文志
[212]
书后
墓表
墓铭
[213]
卷之十:三吾石钞


[1] 原叙:原先的序言。叙,即“序”。该《县志》初纂于康熙九年,康熙十九年重修并刻版付印。此序是康熙九年原志之序,故称“原叙”。

[2] 春秋间:即春秋期间。孔子《春秋》记事,从周平王四十九年,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前722-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春秋时代。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770-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春秋时代。

[3] 仰止:敬仰。“止”本为语气词,此处用作构词词素,无义。典出《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 管仲(?—前 645): 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分乡属设各级官吏管理,确立选拔人才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使用“力役”,并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铸造和管理钱币,调剂物价。从此国力大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86篇,今存 76 篇。其中《牧民》、《权修》、《形势》、《七洁》等篇是管仲言论思想的记录。

[5] 霸者:以武力治理天下者。

[6] 子产:即春秋时郑国大夫姬侨(?-前522),字子产,又字子美。其父为郑国贵族公子发,字子国。子产是孔子非常敬重的人,于郑简公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起执政,治郑多年,有政绩。他推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渠,发展农业生产。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将刑法刻铸在鼎上公布,恢复地方学校(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带来了郑国的兴盛。郑定公八年卒,郑人悲之如亡亲戚。《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 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者。

[8] 藉:通“借”,凭借。

[9] 内其文而外其武:对内实施文教法治,对外使用武力侵伐。

[10] 功施:功勋。“功施于今”的省语。“施”本为动词,此处用作名词,作“恩惠”“恩泽”解,与“功”组成联合结构。

[11] 懋(mào):盛大。

[12] 用:以,凭借。

[13] 绌(chù):古同“黜”,废除,舍弃。

[14] 申:同“伸”,伸张,张显。

[15] 经营:谋划,筹划。这里指对国家的治理。

[16] 博物君子:博学多识的贤人。《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17] 人国:国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宋苏洵 《管仲论》:“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有人有城,故曰人国。

[18] 《记》:指《礼记·祭法》。

[19] 文王:即周文王昌,周王朝的缔造者。《毛诗序》:“文王受命做周也。”郑玄笺注:“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

[20] 武王:即周武王姬发(约前1087—前1043年), 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在位13年,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21] 因:顺应。

[22] 曩(nǎng)者:过去,过往,从前。

[23] 三湘:有多种解释,一曰“漓湘、潇湘、蒸湘”,二曰“沅湘、潇湘、资湘”。主指湘江与洞庭湖流域,代指湖南。

[24]索赋兴戎:指征兵打仗。索,征取。赋,兵。《论语•公冶长》:“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朱熹注:“赋,兵也。”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兴戎,发动战争。《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孔颖达疏:“兴戎,谓疾人而动甲兵。”

[25] 携琴:携带琴瑟。这里指乐教。

[26] 弦声:喻安乐景象。

[27] 迩(ěr)来:即“近来”。

[28] 少间:稍有好转。

[29] 永阳:永州祁阳。

[30] 奥枢:奥,通“隩(yù)”,水边深曲的地方。枢,枢纽,重要关键处或中心部分。奥枢,指深辟的要地、腹地。

[31] 列郡:指湖南诸府。古曰郡,明清曰府。

[32] 孔道:必经之道,大道,要道。宋文天祥 《海船诗序》:“自狄难以来,从淮入浙者必由海,而通为孔道也。”

[33] 舟车之追呼:即追呼舟车,追索呼叫船只车马。指水陆递铺忙碌不及。

[34] 征挽:征发、牵挽,指征科起运赋税。

[35] 期会:指限定日期。宋沉俶 《谐史》:“国家用兵,敛及下户,期会促迫,刑法惨酷。”

[36] 上大夫:指长官。

[37] 考功法:指古代考察官吏的标准与法令。考功,亦称“考课”。古时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吏的功过善恶,分别等级升降赏罚,谓之考课。具体标准各个朝代不尽一致,三国魏明帝令刘邵作都官考课之法七十二条,唐代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

[38] 临:监督。

[39] 救过不给(jǐ):补救过失都来不及。给,及。

[40] 竭蹶(jué):指尽心竭力,劳累颠跌。明张煌言《与某书》:“苟有利於国家,有益於桑梓,无弗竭蹶以告当事。” 竭,尽力。蹶,跌倒。

[41] 及万王公:即王颐,字及万。“公”为敬称。

[42] 下车:初始到任。

[43] 振铎:摇铃,指聚众而宣布政令。铎,古代一种类似大铃的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振舌发声,宣布教令或有战事时使用。这里“振铎”,代指重视教化。

[44] 弛其鞭朴:松缓体罚。朴,责罚刑具,木棍之类。

[45] 亟亟夫:急忙。“夫”通“乎”,词缀。

[46] 俗吏:平庸的官吏。俗,庸俗,平凡。

[47] 才吏:能干的官吏。

[48] 甫期年:刚刚一年。

[49] 为:治理。

[50] 存乡校:保存地方学校不予拆毁。乡校,古代地方学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於乡校以论执政。” 杜预注:“乡校,乡之学校……郑国谓学为校。”

[51] 铸刑书: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故称铸刑书。《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 杜预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

[52] 志:方志。

[53] 志:记录。

[54] 胥:全,都。

[55] 桑田未沧:桑田还未变成沧海。指时日不久,变化不大,农田尚存。沧,沧海。用作动词,变为沧海。

[56] 系之:涉及这种情况。系,关系,联系。这种用法可参见辞赋末尾总括全文之词。张衡《思玄赋》:“系曰:天长地久岁不留……”李善注:“言系一赋之前意也。”这里借以抒发对某一事的感慨或总结。

[57] 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58] 经界:治理划界。

[59] 恙:灾。

[60] 先贤:先世贤人。这里指虞舜。

[61] 过化:经过和教化。

[62] 先正:亦作“先政”,前代的贤臣。《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孔传:“正,长也,言先世长官之臣。”这里指周敦颐。

[63] 追踪尚法:追随效法。

[64] 官师:百官,这里指官署。

[65] 传舍:驿站。这句言外之意是,百官非诸侯王,是随时调迁的,如驿站一样传递下去。

[66] 社稷之所尸祝:国家的代理者。尸祝,立尸而祝祷之。“尸”,代表神鬼受祭祀的人。古代祭祀,用死者的臣或晚辈充当死者的神灵,接受祭祀,叫“尸”。后来逐渐用神主或画像代替。

[67] 祗绩:教业。祗,恭敬。

[68] 视:与……相比。

[69] 比户而读法:挨户地宣读法令。比,周代地方的基本组织。《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五家为比,又叫做邻,即为近,接近之意。比户,犹今日所说“挨户”。这里用作状语。

[70] 月吉而上庠(xiáng):每月初一登上学宫去敦促学习。月吉,农历的每月初一。《周礼·地官·族师》“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注:“月吉,每月朔日也。”庠,地方所办的学校。

[71] 敦厉:推崇勉励。厉,通“励”。

[72] 与天下更始:和天下人重新开始一个新时代。

[73] 虚台谏以登循良:空着御史这样重要职位,以便提拔录用奉公守法而有治绩的好官。台谏,古代执掌监察纠弹和诤谏建言献策一类的官员。唐宋以掌纠弹之御史为台官;以掌建言之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清以后统称台谏。登,升迁提拔。循良,奉公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吏。

[74] 丕应盛时:顺应当今昌盛时代。丕,语气词。

[75]黼黻宸猷(fǔfú chényóu):意即为帝王的谋略增添文采,引申为辅佐帝王,为朝廷筹谋划策。黼黻,原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也泛指花、文彩。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增添文采。宸,北辰所居,因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猷,谋略,计划。

[76] 躇躅:局促,施展不开。这里指子产为相时,郑国狭小力弱,介于大国之间,处处受牵制。

[77] 《传》:指《左传·文公十二年》。

[78] 赓(gēng):连续,继续。《尔雅·释诂下》“赓,续也。”

[79] 闽晋水:即福建泉州。

[80] 增岸甫:黄中琰,字增岸,甫又可作“父”,用于名字之后表美称。

[81] 末行钤有“容斋”、“黄中琰(yǎn)印”二枚印章。

[82] 亦:语气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可译为“又”。

[83] 作:兴起。

[84] 骚人墨士:即文人墨客。

[85] 弁(biàn)首诗文:冠于书籍前面的诗文。弁,冠,加在其上或其前,动词。

[86] 滥觞(shāng):原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小,仅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比喻事物最早的起源、发端。觞,酒杯。

[87] 若:至于。

[88] 志之为书:属“小名之为大名”句式,是古文中用于描写说明的习见格式。这一句的意思是:方志作为一类书籍来说,也可简单译为“方志这种书”。

[89] 域:指每个地方。

[90] 复累加益:又多次增益。累,累次。

[91] 冠:加在其上或其前。

[92] 殆(dài)不啻(chì):大概不仅是。殆,副词,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可能”。啻,通“止”,只、仅。

[93] 充栋:形容藏书、著述之富,可以堆满屋子。这里指数量众多。

[94] 即:即便。

[95] 尘作:尘封的或无人问津的作品,这里指昔日旧序。

[96] 故新诸序:指旧志之序与重修时新增之序。

[97] 共浮沉:一同流传和散佚。

[98] 邑乘:即县志。春秋时代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指一般的史书,如“史乘”、“野乘”。

[99] 楮(chǔ )版:书籍。楮,纸的代称。版,指版本。这里指前朝志书。

[100] 兵集:战乱交集。

[101] 受事:被授予职事。指王颐知祁阳县事。

[102] 构:累积起来。

[103] 序志:为方志作序。序,为动用法。

[104] 序试录:为考试所录文章作序。

[105] 十五国:十五省。古国大者相当于省,中者相当于郡县,小者相当于乡。

[106] 辟闱取士:开设考场,选取人才。闱,科举时代称考场为闱。

[107] 视:相比,比较。

[108] 不益觞之滥:不更是最早的起源。

[109] 慨然今昔:对古今的感慨。

[110] 王颐:曲安人,顺治十八年辛丑举人,由推官改授,康熙七年至十七年任祁阳县令。

[111] 在末行钤有“王颐之印”和“及万”两枚阴阳印章。

[112] 晏安时雍:平静安闲,时世清和。指天下太平无事。晏,平静。时雍,典出《尚书·尧典》。时,友善。雍,和谐。

[113] 歆觏(xīn gòu):敬观。歆,敬。觏,遇见,这儿指见闻。

[114] 万几:“日理万机”的省语,即忙于政务。几,通“机”,机要事务。

[115] 暇(xiá):空闲。《玉篇·日部》:“暇,闲暇也。”

[116] 谘诹(zī zōu)远略:询问长远谋划。即询问长治久安之策。谘诹,询问。谘,亦作“咨”,询问有见解的人。诹,商讨事情。《县志》原文“诹”作“辄”,误。

[117] 为对:作答。此句言外之意是,欲谋长久,必先统观天下,这就需要征集图籍文献。

[118] 车书一统:指全国已经统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车同轨”,“书同文”。后以车书一统代指全国统一。

[119] 趾相错:边界互相交错。趾,通“址”,这里指“界址”。

[120] 井:指井田,殷周时代一种土地制度,地方一里为井,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每区百亩,八家各得一区耕种,中央为公田,这里泛指田亩。

[121] 形相胜:地形地貌相互争奇斗胜。

[122] 酬酢(chóu zuò):应酬交际。原指饮酒时主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人敬主人曰酢。后泛指亲朋间往来。

[123] 仪:礼仪。

[124] 耕声、弦诵之事:农耕、学校教育方面的事务。耕声,叱牛耕田声。弦,指弦歌,诵,指诵读。

[125] 相尚:共相推崇。

[126] 庸赋:赋税。庸,代替人力的赋税。庸,通“佣”。

[127] 相考:相互考较评比。

[128] 眚(shěng)祥之孚应:灾祸与吉祥时相互随应。眚,眼中生膜,引申为灾病。孚应,即“桴应”,“桴鼓相应”的省语。孚,通“桴”,鼓槌。典出《韩非子·功名》。

[129] 征:征候,征兆。

[130] 形胜:地势优越便利处。

[131] 物情:物理人情。

[132] 顽者廉,懦者立:贪婪者清廉,懦弱者立志。典出《孟子·万章下》。顽,贪婪。

[133] 有国者:领有国家的人,指帝王诸侯。

[134] 蒐(sōu ):同“搜”。

[135] 会典: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汇编。这里指《大清一统志》之类。

[136] 于是乎在:犹言“在于是”,指史志的作用就在这里。

[137] 方行:当时下文。行,行文。

[138] 抚军征诸方伯:巡抚征求布政使。

[139] 下:下文,行文。

[140] 搜缉:搜集编次。缉,通“辑”。

[141] 租庸:古赋税名。租,指地租、田赋。庸,指替代劳役而交纳实物,人丁每年有二十日的劳役,不服役的每日折纳绢三尺。

[142] 艺文:文献,这里指方志中诗文汇编的专门编章。

[143] 矞皇:盛美。

[144] 癸丑冬,滇南寇乱:指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云南王吴三桂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等,一直打到广西、湖南。

[145] 即:即便是。

[146] 臣工:众官员。

[147] 铅椠(qiàn ):著述校勘。指从事县志编纂。铅,铅粉。椠,木板,皆书写工具。

[148] 犹以事平为请:仍然请求事变平定后再进行编志。以……为请,即请求……。

[149] 不可问:指谈不上。

[150] 方:当时。

[151] 乃:而,然而。

[152] 这句话是古代公文格式说法。意思是恭奉省巡抚所接到皇上批准的户部咨文,并转发各按察使。准部咨,皇上批准的部衙咨文。

[153] 叠檄下县:接连多次檄文下发到县邑。

[154] 第:只是。

[155] 寝废:逐渐废弃。寝,通“浸”,渐渐。

[156] 即:即便是。

[157] 剞劂(jī jué):刻刀,这里指雕版书籍。

[158] 守土:守卫地方,即地方长官。

[159] 枣梨:雕版用的木料。这里指书籍。

[160] 五阅月:过了五个月。阅,经历。

[161] 赍(jī)呈:送呈。赍,送。

[162] 维新:新。维,语气词,用作词缀。

[163] 安俟予序为:安……为,古文中常见反问句式。为,一般认为是语气词。表反问。此句意思是,又何必期待我来作序呢?

[164] 一邑之足征:处理一县事务时足可以征引为备考。之,句中助词,无义。下句“上呈中秘之备考”中的“之”字相同。

[165] 中秘:宫中藏书处。

[166] 弁(biàn):冠,放在县志前面。

[167] 敬:严肃对待。

[168] 盥(guàn)手:浇水洗手。表庄重。

[169] 王霭:钱塘人,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二年任祁阳县令。

[170] 文末空白处钤有“王霭印”与“介庵”两枚印章。

[171] 此为《县志》底本原目录,与正文标题颇多出入。因为已编成新目录,故照录而不改正,以存其旧。

[172] 洞:“岩”“洞”之间,正文有“冈”一目。

[173] 水:正文作“江水”。

[174] 景:正文作“祁阳八景”,并附“夬”和“三吾十景”。

[175] 《县志》正文作“一十四乡局”。

[176] 《县志》正文作“刑狱”。

[177] 《县志》正文作“武备”。

[178] 秩官考:正文作“职官表”和“历代官师考”二目。

[179] 令:《县志》正文作“唐令”、“五代令”。

[180] 知县:正文作“宋知县”、“元县尹”、“明知县”、“皇清知县”。

[181] 《县志》正文作“明主簿”。

[182] 《县志》正文作“宋尉”。

[183] 《县志》正文分为“元典史”、“明典史”、“皇清典史”。

[184] 按:正文作“明教谕”、“皇清教谕”。

[185] 按:正文作“明训导”、“皇清训导”。

[186] 按:正文无此内容。

[187] 按:正文无此内容。

[188] 按:正文作“宋特科出身”、“元特科出身”。

[189] 按:正文在“举人”后附“武举”本卷末重出“武宦”。

[190] 历代辟召:正文“历代辟召”之后有“明荐举”一目。

[191] 按:正文作“明封荫”。其后有“明恩荫”一目。

[192] 掾(yuàn)史,即分曹治事的属官、胥吏。

[193] 学宫:正文其下有“儒学文庙”一目。

[194] 两庑:正文作“左右两庑”。

[195] 斋:正文分为“养素斋”、“明德斋”二目。

[196] 门:正文作“棂星门”。

[197] 池:正文作“泮池”。

[198] 圃:正文作“射圃”。

[199] 廪:正文作“库廪、厨宰、牲房”。

[200] 垣:正文作“墙垣周围”。

[201] 启圣祠:正文在“敬一斋碑亭”之后。

[202] 训导宅:其后有“次训导宅”一目。

[203] 碑亭:正文作“敬一斋碑亭”。其后有“腾蛟门、起凤门”一目。

[204] 铺地:正文作“儒学铺地”。

[205] 典籍:正文作“书籍”。其后附“太仆程德和先生藏书记”。

[206] 文庙祀典:正文在其前有“祭器”一目。在其后有“启圣祠”、“名宦乡贤祠”二目。

[207] 卧碑:正文其后附“先朝卧碑”。

[208] 《县志》正文未见灾祥内容。

[209] 独行:《县志》正文里作“行谊”。

[210] 《县志》正文作“孝友”。

[211] 《县志》正文未见。

[212] 记:《县志》正文作“纪”。

[213] 诗:正文于卷末增添孙斌《镜亭诗并序》5篇,有诗、有词、有文,应分别按文体归入各相应类目。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6-5 1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弄得到乾康熙19年祁阳县志?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6-16 0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祁阳周氏 发表于 2017-6-5 10:49
怎样才弄得到乾康熙19年祁阳县志?

祁阳县史志办有少量出售吧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6-17 1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dengjiaping 发表于 2017-6-16 09:29
祁阳县史志办有少量出售吧

真的吗?知道多少钱一套吗?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6-18 08: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祁阳周氏 发表于 2017-6-17 10:58
真的吗?知道多少钱一套吗?

是一本,价格不清楚,估计200多吧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7-6-18 08: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世近3年,存货不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