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藏书收藏家祁阳人陈清华(1894—1978),字澄中

[复制链接]
查看: 1716|回复: 0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20-5-2 22: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壤瑰宝藏郇斋 2017-07-26 20:00

dc3d5f932db54b6da0cc21ff07a5fd63_th.jpg
民国年间,藏书界素有“南陈北周”之誉。北周指天津著名实业家、藏书家周叔弢,南陈就是陈清华。陈清华(1894—1978),字澄中,湖南祁阳人,解放前任中央银行总稽查师。他的收藏,偏重宋元佳椠,多为海内孤本秘笈,明清抄校稿本、罕见善拓逾500部,普通善本古籍不计其数。提到他,业内人士每每惊叹:天壤瑰宝藏郇斋。
一掷万金为收书
古籍收藏相当烧钱,能登上顶尖级收藏级别的,不是富豪,便是高官,一掷万金的豪举,不仅是实力的展现,也是收藏圈中津津乐道的佳话。难怪陈澄中初遇傅增湘,藏园老人劈头便问:“君非以万金得熙宁荀子者乎?”看来,陈澄中舍得花大价钱购买名贵善本,已经声名远播了。陈身为金融家,家资富饶,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据传,他收藏的强有力支持者是夫人,而夫人背后是他的老泰山——江浙财阀叶琢堂。叶琢堂是蒋介石的奉化同乡,当年蒋在上海交易所搞投机买卖时,多赖叶的帮忙,叶同朋友打牌时,蒋还替叶端茶拿烟,伺候客人。就连蒋到广东投奔孙中山先生时,还是叶赠送了他三百元旅费。
陈清华收藏的这部《荀子》,字大如钱,墨如点漆,刊印精美。原多著录为北宋监本,经考证,应刻于南宋时期。此书在清代曾是著名藏书家孙朝肃、黄丕烈、汪士钟等人的珍藏。书后还有藏书家顾广圻跋文。收藏过它的多秘不示人,清代乾嘉以来研究荀子的人,多因无缘见到此版本而遗憾。此书最近的一位收藏者是松江韩应陛,自太平天国时期开始,其家人深藏秘锁达50多年,到抗战期间才标价出售。能得到这么珍贵的一部书,无怪乎傅增湘建议陈清华,“是可以‘荀’名其斋矣。”
陈清华为世人所知的另一豪举,是以两万金收得《河东先生集》。南宋咸淳(1265—1274)时廖莹中世綵堂所刻唐韩愈、柳宗元二集(《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在古书中被誉为传世的“无上神品”。两集字体版式全同,俱半叶9行,行17字,小字双行,细黑口,四周双边,欧体字秀丽端雅,版心上镌字数,下刊刻工名,下鱼尾下方镌“世綵堂”3字。陈清华开初也只是搜集到《昌黎先生集》,柳宗元集子的久付阙如。一日登潘氏宝礼堂,拜访潘明训。寒暄过后,潘氏取出廖刻《河东先生集》供其鉴赏。陈看过之后,掩卷叹息,谓韩、柳其人并题,其书亦不当久分。今韩集在我,柳集在你,我说一个价钱,你出两万金,我将韩集让与你,或我出两万金,你将柳集让给我,使成双璧。潘听后,一是觉得其说有理,二是一时也拿不出两万金,遂将柳集让给了陈清华,成就了一段书林佳话。
宋拓碑帖惊海内
陈清华在藏书方面享誉全国,在碑帖收藏上,也属海内翘楚。
宋拓孤本《神策军碑》,崔铉撰文,柳公权71岁时所书,人书俱老,法度谨严,最能体现柳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比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碑更为精练遒劲,加之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由于该碑立于皇宫禁地,难以棰拓,传世拓本极少。陈清华藏《神策军碑》,宋拓宋装,仅存上册,计27开,高34.3厘米,宽23厘米,签题“柳公权神策军纪圣德碑”,字略残,是南宋权臣贾似道旧藏本。贾氏家产查抄入官,此拓成为南宋皇室藏品,现拓本为宋代内库装裱,约重装于此时。元灭宋,归翰林国史院,明洪武六年收入明内库,不久朱元璋将其赐予儿子晋王朱棡,明末从晋府流出,归孙承泽,又经梁清标、安岐、张蓉舫等递藏。
大观帖是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徽宗赵佶诏刻的皇家法书碑石。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后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摹刻精良,草书的起讫转折、回旋进退表现得准确、婉健,锋势飞动,神采射人,较《淳化阁帖》更胜一筹。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赐予外另不可得,故难以流传。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数本。陈清华藏有两卷。
《蜀石经》,通称《广政石经》。五代十国时蜀后主(孟昶)广政元年(938)始刻,到宋代统一之后,在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才最后完成,前后历时186年。石经立在成都学宫。蜀石经在宋统一之前刻了《论语》、《尔雅》、《孝经》和《周易》、《毛诗》、《尚书》、《周礼》、《仪礼》、《礼记》,还有《春秋左氏传》的前17卷。入宋以后,到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春秋左氏传》30卷刻完,并刊刻《公羊》、《穀梁》二传。到徽宗时代,《孟子》已升为经,于是宣和五年(1123),四川地方官员又在蜀石经里补刻《孟子》,次年刻成,遂比唐十二经又多一经。碑石有千余块。蜀石经在南宋时还基本完好,它被毁于元初蒙古军队入川之乱。陈清华收藏有7册墨拓本。
除此之外,陈清华还收藏有宋麻纸毡拓本《佛遗教经》、宋元墨拓《嘉祐石经》,均为碑拓中的上佳之品。
三次回购入国图
1949年,陈清华夫妇携部分珍贵藏书定居香港。两年后,传言陈氏将出售藏书,并有倭寇人意欲收购的消息。1951年周恩来指派郑振铎,组成香港秘密收购小组,重点对古籍、古书画进行收购,郑振铎指示徐伯郊“务请能设法购到”陈氏藏书。徐伯郊多次奔走于陈家,经过反复商谈做工作,终于1955年春天,耗资80万元从“荀斋”购买了126种宋元版古籍,其中就有著名的宋廖氏世綵堂刊《河东先生集》、《昌黎先生集》,以及许多堪称国宝级的稀世珍品。
10年后的1965年,郇斋再次售书的消息又传到北京。此时王冶秋继任文物局局长。他及时报告周恩来总理,在总理亲自过问下依然请赵万里南下接洽收购。赵万里在上世纪50年代洽购郇斋藏书时,已知陈氏在内地尚有大量的清刊本及抄校本,因此这次提出全部收购的建议。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购到香港的旧拓碑帖7种、善本古籍18种。这一批书中有宋刻《荀子》、宋蜀刻本唐人集《张承吉文集》、元刻本《尔雅》等17部善本书,还有珍贵的宋拓《蜀石经》、《二体石经》、《东海庙残碑》、《佛教遗经》、宋拓残帙《大观帖》和《绛帖》,以及海内外闻名的拓本《神策军碑》等。其价格,相当于当年全国大学生一年的伙食费。
陈氏藏书最后一次回归,嘉德拍卖公司起到了关键作用。1995年,嘉德曾在香港征集到两部珍贵善本,一部是宋版《文苑英华》,一部是明刻黄丕烈跋《铁崖先生古乐府》。这两部书中都有陈清华收藏印,他们猜测,陈氏藏书并未被全部购回,于是打听陈氏后人情况,直到2005年,在美国见到陈氏后人。随后,陈清华多年前留赠其子陈国琅的善本古籍23种、画轴1件及收藏印18枚,由陈国琅送回内地,至此陈氏藏书的海外遗珍全部得以入藏国图。
陈清华遗留在上海寓所的大量藏书,清代精刻部分,由其女儿陈国瑛售于上海古籍书店,后转售上海图书馆。明版和名人批校、抄校本在“文革”中被抄,1980年落实政策时尚有2000多种,后由陈国瑛捐献给上海图书馆。
大家就是大家。2005年嘉德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美国访问陈国琅,临别时陈告诉他们,家中还有一件瓷器。这件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在2006年拍卖中,以528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国内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