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同母同仇却不同禀性的两兄弟

[复制链接]
查看: 5820|回复: 2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12-9 14: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铸和他哥哥的故事》读后感之一
       国庆节前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两本书:《陶铸和他哥哥的故事》和《陶铸传》,想利用国庆长假阅读。无奈国庆节期间,家里客人多事情自然也就多,计划也就落了空,接下来又是工作繁忙,直到今天才断断续续读完。而且《陶铸传》只是附带读一下,原因是两本书大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前一本写得引人入胜,适合于平民百姓的胃口,而且还写了不少陶铸哥哥的故事,后一本写得严谨且严肃,更适合于作史料。
       《陶铸和他哥哥的故事》这部书中有两个主人公:陶铸和他的哥哥陶耐存。兄弟二人同父同母,同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同怀杀父与杀叔之家仇,还同时背井离乡闯荡天下,他们都进过黄埔军校,都参加过1927年的大起义,都曾受到过毛泽东的器重,也都坐过国民党的牢房,------。然而,他们兄弟二人由于禀性各异,对人生的信仰也就不一样,因此,兄弟二人的乡情、亲情、友情、爱情也就各不一样,便演绎出人生的正剧、闹剧、喜剧和悲剧。
       哥哥陶耐存,又名陶际繁,自己还取了个书名陶自强。弟弟陶铸,又名陶际华,小时候家里人都叫他华乃崽,村里人还给他取了个绰号陶猛子。
       陶耐存从小聪明过人,六岁能撰文,七岁能赋诗,是山冲里的神童。 陶铸从小脾气既倔又拗,既犟又猛,是石洞源出了名的猛性牯。
       陶耐存在其姑父的帮助下,学有所成,文笔过人,陈皓因擅自杀了蒋介石的一个远房舅子被问罪,一个营的官兵和当地百姓求情均不起作用,然而陶耐存的一个报告却救出了陈皓,他手中的笔真的是抵得上千军万马。陶铸十岁不到便砍柴、背树去10公里以外的潘家埠换米,帮助母亲操持一家的生计,十二岁便背井离乡随亲去武汉当学徒,在李花普老先生的熏陶下,学识也大有长进,还阅读了大量新潮书刊,尤其是结识了同乡军人蒋伏生,并经引荐成为黄埔第五期入伍生。
        陶耐存一生吃不了苦、贪生怕死,患难之友陈皓与器重过自己的毛泽东发生分歧时,选择了逃避现实和是非之路——逃离部队;在陶铸的帮助下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后被叛徒出卖入狱,重刑之下便成了绣花枕头;尤其是文革时在红卫兵的刑逼之下,违背天地良心捏造出弟弟叛变革命的事实,自己苟且偷生却置弟弟于死地。陶铸一生光明磊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革命失败后逃至香港被抓做牢狱,用智脱离回到祁阳继续闹革命;上海被叛徒出卖入狱五年,任凭严刑与诱劝,宁死不屈;文革期间,文革小组想利用陶铸这头“牛”去斗革命老同志,然而陶铸这头“牛”就是犟着不动,相反还利用自己的权力保护老同志,结果自己成了保皇派、成了走资派、成了大叛徙。
        兄弟二人都重友情、重乡情,但是两人的亲情与爱情却是截然不同。陶耐存的老婆、妻子、情人、相恋之女人达七人之多,陶铸一生对曾志是坚贞不渝。解放前夕,陶耐存在台湾供职于国民党,陶铸兄弟情深,不忘去信劝回哥哥回大陆工作;陶铸危难之急,陶耐存竟然捏造事实,从背后捅下置弟弟于死地的一刀。
      最终,弟弟成了一座受人尊敬的铜雕像,哥哥却被掩没于野岭荒草之中。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0-12-9 19: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得好“龙生九子”,所以性格不一样,很正常!

dsu_paulsign:classn_11

发表于 2011-12-4 07: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这这两本书的连载或电子书吗?鄙人想看看。QQ:1991800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