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柏先明 文章来源:祁阳新闻网
5月30日,笔者走进白水镇竹山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看到:近百个印有“农村清洁工程专用”字样的崭新的红色垃圾箱呈“一字”形摆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我县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以创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长效保洁机制。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的长效保洁机制,依照“1+3+5”模式,即紧扣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这一个前提,充分引导发挥农户、保洁员、村民理事会三个主体的作用,将垃圾分为沤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填埋)垃圾五类并采取相应科学处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链,从源头上杜绝农村垃圾不分拣、不减量、不回收,简单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白水镇竹山村村民何贵清告诉笔者:“自从去年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后,乡亲们用沼气做饭,用沼液肥田,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不断提高,村民对未来发展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善清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县近16个村落(社区)均推行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由此发生了巨变,受益农村人口达16万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