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市风光

金狐

2011-02-25

本帖最后由 金狐 于 2011-11-21 08:57 编辑

红叶舞秋山

[pre]     深秋时节,露冷霜寒。青山红叶,给深秋平添了几分异彩。古往今来,人们常把经霜红叶与东篱黄菊当成秋之灵物来赞美。[/pre][pre]    我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目光所及处,几乎都是红叶:紫红、嫣红、朱红、猩红、绛红、鲜红……红叶从山谷红到山腰,红到山顶。在夕阳的照耀下,像燎原之火,在山风的吹拂下,一浪接着一浪,从山下往山上“燃烧”。[/pre][pre]    在古代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的就是这深秋红叶的晚景,[/pre][pre]   人往山林深处走。看见的不仅是枫树叶在变红,山槐树,红叶李,山海棠……路两旁的各种树叶,多半也都变红了。树叶就因树的生长所在位置的高低,水分的多少,颜色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有的树叶依然为绿色,有的树叶为黄色,有的树叶为紫色,红黄紫绿,五颜六色,把山谷装扮得五彩缤纷。你看哪山谷地及其周围,有溪流,有山竹,有野菊。野菊在山谷中开放着黄的花。在关汉卿的诗句中,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我不由感叹,假如此时有酒,一边饮酒一边赏景,该是何种情境啊。[/pre][pre]红叶之美,古代无数骚人墨客备加钟爱。杨万里《秋山》诗“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描写了红叶似火的秋景。王实甫在《西厢记》里写道:“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一个“醉”字也形象地展出了枫叶的颜色。历代诗人描写红叶给秋景添彩的诗句,还有“遥看一树凌霜叶,好似衰颜醉里红”、“只言春色能娇物,不道秋霜更媚人”、“万片作霞延日丽,几株寒露苦霜吟”、“山林朝市雨茫然,红叶黄花又一川”等。 [/pre]

  红叶还象征喜庆与爱情。我国民间流传不少有关红叶结缘的动人传说。相传唐僖宗时代有位宫女,一天在后宫花园内闲坐,听秋风瑟瑟,看红叶遍地,不由得触景生情,拾起一片红叶,题诗一首:“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写罢,将其投入宫内小溪,红叶顺水漂流出宫墙,被一位进京应试的书生拾得,他为诗句所感动,也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投入小溪上游,正好被那位宫女拾到。之后,两人十年相思,几经周折,终成眷属,双双在红叶上题下:“今日双双成鸾凤,方知红叶是良媒。”从此,给后人留下“诗题红叶,玉种兰田”的佳话。

  现代名人的红叶诗更是出手不凡,风韵独具。1931年,鲁迅赠日本友人的诗写道:“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年华。”1955年,郭沫若也曾写下一首红叶诗:“红叶经霜久,依然恋故枝。开窗聆晓鸟,俯首拾新诗。”两首诗虽然都是恋故感怀之作,但诗句流畅、妙笔天成,确有大手笔不同凡响之处。

  枫叶经重霜渲染,红如渥丹,所以人们常常爱用红叶比喻顽强的意志和英勇不屈的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同志有诗云:“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借枫叶傲霜愈红的品格,歌颂方志敏烈士。“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这是1966年深秋,陈毅与叶剑英、聂荣臻等在北京香山观赏红叶后,陈帅写下的《题西山红叶》中的名句,寓意深远,表现了革命家坚持真理不向世俗献媚的斗争精神。

打赏

给作者打赏

查看全部|只看楼主评论4阅读2262

西岭雪

拍得好,剪得好,配得好,文字也很好!

提点建议:鸟鸣声要有强、弱、急、缓....还有场景转换不要太花俏了,呵呵...

2011-03-22回复

金狐

今年枫叶更好看,下个星期去潘市李家山上看看

2011-11-21回复

金狐

{:soso__1313666115269472282_3:}

2011-11-21回复

ωΩυΩω

真美!

2011-11-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