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深圳”街头艺人祁阳羊角塘张宜阳老人
参与中联地产“美丽深圳”寻找街头艺人活动,我推荐张宜阳老人,手指画艺术,86-75楼都是我写的演出照片:张宜阳老人在现场作画
演出形式:手指画艺术
演出地点:深圳少年宫或市民广场
推荐理由:67岁老人创手指画艺术,作品徐徐如生,可见老人功力深厚
补充内容 (2013-3-12 14:30):
“美丽深圳”街头艺人祁阳羊角塘张宜阳老人 :张宜阳,祁阳羊角塘大安村人
补充内容 (2013-3-12 16:39):
张宜阳年轻时曾任大安小学民办教师多年,当年黄承先老书记离校后是由张宜阳接任的
补充内容 (2013-3-12 16:40):
羊城晚报曾作过报道
给作者打赏
88888888
香港商报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2-05/14/content_2959960.htm
手藝不朽:多才多藝的張宜陽 |
2012年 05月 14日 00:00
|
張宜陽,從湖南到廣州、從廣州到香港、從香港到台灣、從台灣到深圳,在多個城市輾轉,憑著自己的手藝,活躍在民間工藝的人群里。剪紙、畫花鳥畫、手指畫、做燈籠、做各式各樣的易拉罐造型,各樣技藝手到擒來。對張宜陽來說,展示手藝更多體現在天幕影視公司做美術師時。當時在制景組,依照劇情需要布景,美術指導會列個清單給張宜陽,上面寫著諸如需要10個燈籠、2塊客棧招牌或古代錦旗等,他就會在規定時間內做出燈籠,把客棧牌子做得古色古香,還會拿起剪刀剪出各種貼花,裁剪好各式各樣的錦旗。 后來他又被請去台灣,「非典」之后回到大陸。記者第一次見到張宜陽,他留長发、身著紅色唐裝,正用手蘸墨汁在扇子上畫山畫水。他食指手蘸墨汁,或粗或細,或重或輕,打好底色之后用其他顏料裝點,山是墨色的樹是綠色的。張宜陽介紹,中國手指畫,起源可上溯到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那時將岩石磨細調動物油,用手指直接在陶器上勾點紋飾或在岩壁上畫「狩獵圖」,人類蒙昧時期的藝術興趣可以稱為手指畫的起源,而中國手指畫形成於唐朝,清代得到很好發展,手指畫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張宜陽在扇子上畫、在書簽上畫,他說,手指畫用墨,沒有過高的要求,手指用墨一般用食指、中指都能書寫。采用指尖、指頭、指側三個部位,根據筆劃需要交替使用。畫的時候做到意到、氣到、墨到、力到。 在張宜陽的指畫堆里,一旁還挂著多幅易拉罐做的各種造型,這也是他的作品。出於環保的理念,他拿易拉罐先撫平鐵皮,再畫好模子,然后剪下造型,最后上顏色,各種造型的模具就出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對各種工藝都很感興趣,自己琢磨領悟。張宜陽說:「我沒有到正規的學校學,但是我會去看去思考,慢慢自己就能掌握要領,做各種工藝。」香港商報記者韋正風
|
中华一阳指手指书画创始人张宜阳现场创作受到许多市民热捧。
蛋壳雕刻民间艺人张喜忠,用鸡蛋、鸭蛋等材料制作艺术品。
1月4日下午,深圳市首届麒麟文化节开幕仪式在大浪文化公园举行,来自我市各地的20名民间艺人现场为观众表演了手工织布、桃核雕刻、手指画画等20种“绝活”。来自湖南祁阳的张宜阳老人是一名做手指画工艺品的艺人,他在现场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只见他食指蘸墨,或粗或细、或重或轻地在一张白纸上点点画画。不一会儿,一幅山水画就跃然纸上。
蛋壳雕刻是活动现场引来最多观众围观的“绝活”之一。据来自广东梅州的张喜忠介绍,全国从事蛋壳雕刻艺术的人寥寥无几,几年前,他开始钻研蛋壳雕刻艺术。“鸭蛋壳、鸡蛋壳、鹅蛋壳是雕刻的材料,钩子、刻刀是主要工具。”张喜忠表示,一般雕刻一件蛋雕艺术品要好几个小时,甚至三五天,蛋壳雕刻讲究的是心细、手稳。在现场,张喜忠展示了自己的各种作品,主题包括动物、人物及风景。
夏氏手工风车是四川省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活动现场,夏氏手工风车的第五代传承人夏代友展示了这一门手工技艺。据夏代友介绍,他家是一个世代制作及售卖传统手工风车等工艺品为生的家族,因此他家里的人无一例外都会制作风车,也有不少邻居放下农活,跟着夏家学习风车制作手艺。“我的手艺也是从父辈传承来的。”夏代友表示。
在活动现场,20名民间艺人一边展示着自己的“绝活”,一边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心声。其中,不少民间艺人表示,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们一直坚持传承这些传统手艺,不愿意放弃。“因为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流失。”张喜忠表示,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关注民间艺人的生存发展状况,通过多方合作,使传统民间艺术得以保留和传承。■本报记者周德萌/文 陈建华/图

2013-03-11回复